?巳末時分,午時將近,天微微下著冷雨,雨斜織,暗雲低垂,天晦暗得如同薄暮,真慶道院的茶花在寒雨里灼灼鮮艷,世人都贊梅花的傲雪的風骨,卻不知山茶也有凌霜之姿。
陸葳蕤披著一件黑羔裘,在三清殿廊上靜靜等候,雪白的臉襯著黑的羔裘,淡淡的紅,別有一種明麗。
小婢短鋤跺著腳道:「今天冷腳了,這下著雨,陳郎君怕不會來了吧,而且他昨天到了咱們府上要不,讓人去喚他來。」
陸葳蕤道:「不用去喚,再等一會,不來的話我們自去看花,寒雨茶花圖是不是很?」
一個陸府僕役快步進來道:「陳郎君到了。」
不一會,就見陳之足踏高齒木屐,撐著一把油紙傘,步履從容地來了,長袍下擺有些雨痕,微笑道:「葳蕤娘子來早了。」
陸葳蕤笑道:「不說自己晚到,卻說我來早了,是不是強詞奪理?」
陳之就在廊下收了油紙傘,說道:「你看,現在雨停了,我來得豈不是正好?」
小婢短鋤「格格」笑道:「陳郎君,老天爺都幫你嗎,若是雨還下著,你又怎麼說呢?」
陳之微笑不答,卻問陸葳蕤:「葳蕤娘子畫的茶花帶來了嗎,先讓我拜賞。」
陸葳蕤臉微微一紅,道:「想看我畫得有多醜是吧,那好吧,我就獻醜。」
短鋤從牛車上取出一卷畫稿下來,陳之與陸葳蕤來到三清殿左廂房,隔案跪坐,陳之展開陸葳蕤的畫稿看,卻見也是畫的那株「瑞雪」,不抬眼看著陸葳蕤含笑道:「這還真是臭味相投,不謀而合啊。」
陸葳蕤笑容甜,說道:「本來是要畫那株『大紫袍』的,可惜最好的兩朵花被煞風景的六兄摘去了,我就畫『瑞雪』了,我也知道你會畫瑞雪」
陳之笑道:「明白了,你是那日看到我繞著瑞雪看了好久對吧?想與我比試」又低頭看陸葳蕤畫的瑞雪茶花,嘆道:「原來昨日葳蕤娘子不肯取畫出來,是為了在使君面前給我留面,我那幅拙作單獨看看也就罷了,若與娘子這幅放在一起,就相形見絀了。」
陸葳蕤笑道:「怎麼會,陳郎君的畫作誰也不敢輕視的,我學畫三年,也只比你嫻一點而已,你很快能超過我。」
陳之一笑,問:「下個月的十九日要畫稿,葳蕤娘子應該會再畫一幅吧,有構思否?」
陸葳蕤卻道:「我正要請教你呢。」
陳之道:「寒雨茶花圖不錯,雨寒花艷,這回應畫『大紫袍』。」
小婢短鋤拍手道:「啊,寒雨茶花圖,我家小娘子方才也是這麼說的,小娘子,你昨日就和陳郎君說好的是不是?」
陸葳蕤應道:「是。」眼睛著陳之,微紅。
兩個人趁著雨歇,上半山去再訪那些茶花,探討應該怎麼畫那幅寒雨茶花圖,午時方散,湊趣的雨又淅淅瀝瀝下了起來。
陳之和冉盛往徐氏草堂走去,冉盛道:「小郎君,剛才道院外就有一個探頭探腦的人,被我瞪了一眼,才離開。」
陳之「嗯」了一聲,心道:「那探子想必就去報告褚丞郎了,褚丞郎會怎麼樣散佈這個流言呢?以陸氏的聲,褚儉是不敢空口散佈謠言的,他應該會有意讓很多人看到我和陸葳蕤在一起,這樣的謠言才會顯得事出有因、確鑿無比,我想,三日後的真慶道院一定會非常熱鬧吧。」
……
三日很快就過去了,這日巳時三刻,陳之就先到了真慶道院,與白髮蒼蒼的道院院主黎道人閑談,黎院主得知陳之是葛稚川的弟子,不肅然起敬,請教些煉丹之事,陳之也能作答。
不一會,陸葳蕤與小婢短鋤到了,一起坐著說後山花事,就聽院門外嘈雜聲起,好些輛牛車陸續來到,不移時,走起來一群峨冠博帶的士紳,為首的便是六品丞郎褚儉,其餘的不是吳郡吏,就是本城士族名流,有人道:「黎道人,聽聞真慶道院開出了一朵臉盆大的五彩茶花,祥瑞啊,快領我等前去一觀。」
黎道人愕然,還未答話,那褚儉好不眼尖,就看到陳之了,大聲道:「這不是全常侍極為賞識、陸使君也口稱讚的錢唐陳之嗎?」朝左右拱手道:「諸位諸位,往日你們問褚某錢唐陳之是何等人?現在看到了吧,這是我錢唐寒門第一等人,風姿俊,人稱江左衛玠的陳之,書法、音樂俱有可觀,江左音律第一的桓參軍將柯亭笛贈與了他。」
陳之微笑著施禮道:「褚丞郎過獎了,江左衛玠,在下何敢當此稱譽。」
同鄉前輩褚儉對後進陳之簡直是推崇備至啊,吳郡吏、士族名流十幾雙眼睛一齊向陳之看來,見殿前這年眉如墨畫、眼如點漆、澹然而立、風儀極佳,真不負江左衛玠的名啊,既然陸太守、褚丞郎都有如此雅量,不因為陳之出寒門而輕視之,他們自然也欣賞起陳之來
褚儉眼尖,又看到了陸葳蕤,驚呼:「這不是陸使君的葳蕤小娘子嗎,你,你怎麼與陳之在一起?」
陸葳蕤並不如褚儉所想的那樣驚慌或者,還朝他施了一禮,說道:「我爹爹要舉行吳郡冬月花木繪畫雅集,我來此賞茶花,準備畫之,這位陳郎君也是如此。」
這時,殿外一人道:「子重,子重」
陳之快步迎上去,口裏道:「長康兄,衛師到了嗎?」
來者正是顧愷之,邊杖策而行的是衛協,顧愷之道:「子重,你倒走得快,把我和衛師拋在後面。」
吳郡吏、士族名流多有識得顧愷之、衛協者,紛紛上前施禮寒暄,得知衛、顧二人也是來賞茶花、準備參加陸使君的花木繪畫雅集的,無不歡喜,都說此乃風流雅事,誠宜舉辦,又得知陳之是衛協弟子,又對陳之高看了幾分,相邀一起上山賞花,笑罵謠言者說這裏有盆大的五彩茶花實在是無稽之談,有人便問褚丞郎又是聽誰謠傳的?
褚儉也罵了幾句謠言者,支吾過去,心裏好生鬱悶,他並不知陸太守要舉行花木繪畫雅集之事,更沒想到大名鼎鼎的衛協和顧愷之會出現在這裏,這下子沒有人會把陳之和陸葳蕤放在一起想事了,看那些吳郡吏、士族名流,個個與陳之親切談,陳之也是妙語不斷,為這些人所嘆賞。
今日之事,非但沒有讓陳之敗名裂,反倒就了陳之的名聲,這實在是褚儉萬萬沒有想到的。
懇求推薦票支持!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