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是吳誠不想擊敗高岳,而是淮西軍力實在有限,連自己命本,即牙兵都託付給了董重質去奇襲東都了。說白了,現在淮西四面戰線都要應付,正規對戰下去淮西的本不夠流的,於是他釜底薪,把西線、東線和南線的正規兵全都干,一把押在郾城—汝州—東都這條北線上決勝,其如此做想要功的話,只能寄希於兩個方面:
一、董重質襲擊大獲功;
二、其他各線,即高岳、於頔和朝廷鄂岳方面,反應不敏,協同不利,給他以實施此戰略的空窗期。
所以潁州方面,吳誠已無法再關心餘伯良的勝負存亡,只要他憑靠三千別軍,拖延高岳到開春,目的就達到了,這就是兵法里的田忌賽馬,抑或是避實擊虛。
但余伯良的使者已無法將主帥的意思帶回汝城。
他剛過新蔡,潁州西界,就被徐泗佈置的游騎(或者說是游騾)給截住了,隨從全部被殺,本人被俘,帶到徐泗的面前。
參軍事李愬對徐泗建議:「此賊將可用,讓他引我軍奇襲汝。」
徐泗聽從,便給這使者熱飯和酒水,然後寬言,李愬還對這位進行攻心戰——此戰,也是高岳在壽春城籌辦的,雇傭宣州不印墨工匠來,在船湖西昌寺中設立「雕梓坊」,印製各種文品,掌握輿論攻勢。
李愬便給這位使者份「投順狀」,此文狀用黃麻紙,題頭是四個硃紅大字,曰「忠為國」,而後容一致,只留數空闕,填投順人份、職位,及其家眷姓名,一一填好后,李愬提筆在尾寫下「於汝投順」的字樣,並簽字畫押蓋印一氣呵。
有了此狀,軍平淮西后,你家人、田產都不會被褫奪。
十一月廿六平明,風雪減弱,蘇浦所領四營的步卒銳,已至汝城西南二里寢丘,開始構築守戰工事起來。
城中,淮西將余伯良猝不及防,先前高岳在下蔡搭設浮橋,他便派遣兩千兵卒,屯紮於潁口,還得到淮水江賊們的協助,準備憑藉地理阻擊高岳主力。
可誰想這時平地里忽然殺出支奇兵,冒著風雪花費三日,行近一百七十里,從安風津一路奔襲到了汝城下來。
「將軍,軍於寢丘列陣,山巒起伏,陣勢鼓角嚴整,不曉得有多兵馬!」當斥候對余伯良報告時,余的心幾近絕。
不久,第二批斥候來報,寢丘的軍,似乎在砍伐四周木材,且得鄉人的支援,在造飛石砲和雲梯,要攻擊我城池的模樣。
若讓軍迫近城壁,那樣就更被了,余伯良只能留二百兵守城,帶著其餘八百兵出城南門,背靠穎水,對寢丘佈陣。
其實,蘇浦抵達寢丘的兵馬,總共也就四營一千二百將兵而已。
可這些將兵是定武軍的旗仗,強悍幹勝過淮西,畢竟是打過黨羌和西蕃的,再者定武軍前白草軍,早就大敗過淮西,還捕獲了李希烈,對陣心理上的優勢也非常大。
「先捕李希烈,再抓吳誠!」
「蘸醋食芹英,專打淮寧軍!」
就是喊著如此口號,這一千二百將兵上了寢丘,便手持帶來的鐵鍤,咔咔揚著雪土,有條不紊地挖起壕來,其他的一些人則四下而出,員汝一帶的鄉民,「父老鄉親們,效順朝廷,協助高堂老,我們不但幫你們打走蔡賊,馬上還要剿滅江賊、山棚,還你們個安居樂業。」
鄉民們這才曉得,是真的軍來了,而不是蔡賊,很快從最初的畏懼變為了支持,不但借給蘇浦部眾糧食和,還幫著自家砍伐竹木,並給他們指引汝城四面的地勢道路。
原本百姓們如此做只是天然地對朝廷有認同,但這支軍隊伍的作為也讓他們吃驚以至於:他們用黃麻紙和印章,給鄉民們文狀承諾,但凡給予軍幫助的,來年的兩稅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減免,這文狀就是憑信。
有幾位里長怯生生地詢問說:「軍在潁州說話可行否?」
因潁州,先前是宣武鎮的管州,那個臨陣逃的潁州刺史,正是宣武軍將兼任的。
蘇浦告訴他們,以後蔡州也好,潁州也罷,都要歸朝廷管轄了,我們來這裏打仗,就是為了實現此事的。
結果最後,汝城周圍十多個鄉的百姓,把門板都送過來,給軍做工事。
待到余伯良出城佈陣時,察覺寢丘上,定武軍的陣勢、土垣森嚴無比:
丘下環繞著剛剛掘出的壕,掘出的土壘被堆起長垣,然後定武軍用長矟直接在垣上挨個捅出窟窿來,自后架設好神雷銃,隨隊而行的四輛虎踞炮車一字排開,居於核心,兩翼各八輛革車,充當二線的護壘,千多名定武軍將士便列隊其間,多豎起旌旗,自遠去,足有數千的氣勢。
余伯良不由得心驚膽戰,其麾下也是士氣沮喪,遲遲不敢上前搏戰。
「傳穎口的隊伍回援這裏。郾城那邊,也不曉得有無援兵到來?」余伯良完全沒有主作戰的打算。
結果他不,蘇浦卻主起來,他在丘上揮令旗。
定武軍便以數路縱隊的形式,自壁壘壕間土堤魚貫而出。
余伯良依舊靠著城牆,不敢逆戰。
鼓角聲里,定武軍已變換接戰的橫隊。
余伯良還是不敢戰。
很快,定武軍中央,頭戴氈帽的車銃手抵近到了數十步開外,紛紛半跪下來,開始裝填彈藥,從車上卸下的虎踞炮也一字排開。
淮西軍的駐隊才上前,開始拉弓持弩。
這時,虎踞炮率先發炮,第一齊,便打翻了余伯良駐隊的旗幟,隨即定武軍銃口響起炸雷般的聲響,鉛丸在瀰漫硝煙里,集打在淮西軍的之軀上。
兩翼方向,各自一個營的定武軍步卒,在炮銃齊鳴后,著長矛,轉著鏜鈀,刀牌手殿後,如狂牛雙角般刺余伯良的陣勢。
果然,蔡州兵依舊不是定武軍的敵手。
況且這麼多年過來,你哥哥已經不再是你哥哥,而是進化為了你大爺。
余伯良的兩側瞬間開始潰奔,中央戰線的士卒也七顛八仆,「回城固守,回城固守。」余伯良自己甩著鞭子,撥馬便逃。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穿越大唐成為李世民第五子李祐,因為李祐老是懟李世民,所以被李世民趕去封地齊州當都督。李祐心中狂喜,開局穿越成身份尊貴的皇子不說,還直接被趕去了封地,這下干脆都沒人管他了!絕對的天胡開局啊!至于什麼李世民沒給他錢啥的,這不是小問題嗎?他穿越到古代還能賺不到錢?分分鐘就讓老爹李世民知道什麼叫富可敵國!
穿到大夏國,陳羽只想嬌妻美眷,醉生夢死,成為大夏國的第一敗家子,可奈何家族危機四伏,朝廷局勢動蕩,國家四面楚歌…… 無奈他只能走上霸主之路,敗家敗出了嬌妻美妾,敗出了富可敵國,敗出了天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