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最害怕的事終於發生了。
皇帝李適原本的妙算,全部都淪為了啞炮:李承剛到襄城外的館驛,就被李希烈給扣住。
接著李承被帶到襄城校場,李希烈高高居坐壇上,兩側全是如狼似虎的淮西兵,李承總算還是有膽的,雖知李希烈已叛,但還想拖延時間,打對方的部屬,便誆騙他說:「天子委我來勞師,何至於此?」
壇上的李希烈冷笑起來,幾名淮西兵便開始搜李承的,很快就把皇帝委託其為新山南節度使的印綬和制文搜出,淮西大將董侍名當眾高聲朗讀起來。
「李希烈,天子有三十萬貫錢於翟,用來犒勞你等,何必要反叛?」被死死摁住的李承,憤聲指責李希烈道。
「如今是天子先破壞規矩,明明先前都是回授,取襄不費朝廷一兵一卒,一弓一箭,全是靠我淮寧軍將士浴戰,我就是要得梁崇義的六州,故而天子食言,莫怪我等無義!」李希烈按劍起反駁道。
「天下規矩,以天子規矩最大。」
「鄙夫出北地,只知有河朔規矩,不曾聞天子規矩。」
「天子你為淄青招討使,如你滅李納,淄青十五州全歸於你。」
李希烈哈哈仰天大笑,「今我滅梁崇義,毫未有所得,其後我若滅李納,只會死無葬之地,你等鬼話只能騙三尺稚。」
「叛賊,朝廷神策軍銳數萬,已駐屯於翟;陛下又命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荊南節度使曹王皋、湖南觀察使崔寬、鄂岳觀察使李兼、江南西道張伯儀共雄兵十萬,環伺周邊,此外尚有桂管劉晏為後拒,你敢在朝廷腹心謀逆,早晚招致滅門之禍!」
可李希烈本沒有任何懼怕悔改之意:「我已得襄,兼得梁崇義降兵銳萬餘,而後便下隨州、過南、越方城山,直都畿道;另外路兵馬由我大將吳誠、吳統領,自蔡、許北上,可往西襲破汝州,可往東攻汴宋,和李納連兵,切斷漕運,汝家天子自求多福吧......殺李承,祭旗。」
校場之上,淮西軍隊的兩面八幅大小的赤紅門旗迎風招展,兩門槍在其後,兩側淮寧軍牙將們都執騾挎刀而立,李承被押到門槍下跪下,猶自罵不絕口,李希烈坐在營帳前的胡床上,問他:「昔日你為淮西黜陟使,和我軍中哪些人都過往甚?」
「逆賊,天下忠義之士無不想啖你之,如今你軍中都是我發展的眼線,此後你將寢食難安。」
李希烈劈下手來,幾名牙兵手起刀落,紅一閃,李承人頭墜地,鮮直飛,濺到門槍所系的豹尾之上。
而後淮西牙兵們又綁住數人,送至李希烈的面前。
李希烈一看,是自己幕府所聘的文士姚詹和藥師韋清,「韋大夫,你曾給我吃藥,怪不得我吃完後上吐下瀉,差點臥病不起。」
韋清見事敗,便罵道:「恨我毒藥還未下夠,不曾毒死你這狗賊。」
「殺!」李希烈然大怒。
斬姚詹、韋清等后,淮西軍將董侍名躬對李希烈提醒說:「這兩人平日和我軍中周曾、王玢關係切,四人號稱『四公子』。」
「所以這四人,都是皇帝安在我淮寧軍部的楔子,還要趁機毒殺我,足見長安天子用心歹毒——如今周曾、王玢在何?」
李希烈麾下另外位大將陳仙奇上前,稟告說:「周、王二將,正隨吳誠、吳兄弟,領軍向汝州而進。」
於是李希烈點點頭,牙兵韓霜上前,「你持我的手書,領我假子十人,馳往誠和的營地,他倆得書後,就斬周曾、王玢,絕了皇帝的念想。」
數日後,汝州閃電般失陷的消息即傳到京城。
吳誠、吳接到李希烈的書信后,立即殺了周曾和王玢,而後領數千淮西銳順汝水而上。
那汝州別駕、權知州事李元平聽說淮西軍來了,嚇得一面向翟的劉德信神策軍部求救,一面急雇民夫搶修城池。
哪想吳直接與心腹數十人,混民夫隊伍里,大搖大擺地進汝州城,李元平剛來視察工程,就被吳擒住,捆在騾子上,馳出城門。
趕來的州兵眼睜睜著別駕像個婦人般被敵人挾持而去,城中群龍無首,城外吳誠又率千餘騾子軍突,汝州城不到一個時辰就被攻陷。
而翟的劉德信神策軍,因天降大霧,都沒去救援汝州。
李元平隨後被押送到了鄧州、汝州界的天險魯關前,恰逢領主力至此的李希烈。
「你是何人?」李希烈發問。
李元平抬頭去,只見面前這位淮西叛軍首領,面目醜惡,騎在匹高大的騾子上,騾子還披著鎧甲,上面還綉著雷火圖案,乍看宛如猛惡龍,旁全是呲牙咧的淮西兵,頓時嚇得魂不附,只覺得下一陣熱:不由自主地嚇出尿來。
但他又到了前,崔雲和臨行前贈給他的小玉環,便又鼓起了勇氣,說我乃汝州別駕李元平是也。
李希烈和周邊的軍將牙兵轟然大笑,「你說謊,你這模樣,應是李元平的兒子吧?」
「休得無禮!」李元平大怒起來,力蹦起了三尺高,揮如兒臂的胳膊,聲音尖利。
「我只聽說汝州別駕李元平深有韜略,誰想今日一見,竟是如此藐小之輩,當朝宰相關播看來是眼盲,膽敢你來拒我!」
「李僕饒命......」李元平怒不過三秒,又咕咚跪下來乞活,「仆願獻一策,讓僕能直取長安。」
「哦?說來聽聽。」李希烈半開玩笑似的說道。
「僕不用奪東都,也不用奪汴宋,可留部分士卒於汝州、翟為虛兵,牽制朝廷注意,僕自己簡選兵三萬,自鄧州地界往西急進,溯丹水而上,破武關,商於山,再撥藍田關,如今朝廷涇原、翔勢不安,神策銳皆在河朔、中原,長安城極度空虛,唾手可得,此乃漢高祖劉邦滅秦故伎。」
聽到這個方案,李希烈也沉起來。
李元平的這個策略,實際上是很毒辣的。
這位雖然戰不行,可卻頗為擅長紙上談兵,掐住了如今唐朝的命門。
是直接進軍武關奪取長安,還是在中原和忠於皇帝的諸道軍角逐?
這個抉擇擺在李希烈的面前。
夢迴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爲水,君爲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迴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墳墓裡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鬱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爲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后,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現代小人物穿越成顏良,那個三國第一倒黴鬼。 此時正當官渡之戰,白馬城外,關羽拖著青龍刀,騎著赤兔馬,正向他呼嘯而來。 悲劇的顏良,不但要避過關二爺那銷魂一刀,還要在這群雄爭霸的時代,成就一番暴君之業。 ……………… 曹操:天下人皆罵我殘暴,直到顏良出現,他們才知道我有多麼的溫柔。 劉備:我以仁義待你們,你們卻為何紛紛投奔殘暴的顏良?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孫權:奪吾嫂,掠吾妹,暴徒顏良,我與你勢不兩立! 大小喬:大膽顏良,焉敢對我姐妹如此粗暴~~ 顏良冷笑:暴君明君,後世自有定論,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們,都給我閉嘴吧。 …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