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18.李元平請婚

《大唐官》 18.李元平請婚

建中三年春,李惟岳的首級,和梁崇義的一起,送至京師。

去年秋雨停后,梁崇義原形畢,未能在李希烈的淮寧軍和曹王皋的軍隊手下撐過三個月:襄城破,梁崇義與妻兒,統統投水自殺,被撈出來梟首。

「快,快派李承去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李希烈讓出襄城來。」皇帝李適在紫宸便殿的宰臣會議上,一面用手加額,高聲頌謝列宗列祖庇佑,一面忙不迭地安排新的山南東道節帥人選來。

李承現在為河中尹,先前擔任過淮西黜陟使,回朝後曾提醒皇帝說,李希烈此人極有野心,陛下須得提防。

其實楊炎早前也說過此類話語,可皇帝的置則是:殺了楊炎,卻又讓李承去遏制李希烈。

可現在皇帝卻在猶豫這個問題:

他要讓李希烈退出襄城的話,那就等於是違背代宗朝默許的「回授」政策,李希烈必怒,並且這也顯得朝廷有些賊,所以為防萬一,皇帝想讓一支軍護送李承去就任。

用哪支軍都想好了,「讓駐屯在虢州的神策軍將劉德信去,他營中有三千兵馬。」

「陛下英明。」中書侍郎關播、門下侍郎盧杞,齊聲拍了皇帝的馬屁。

李希烈可是和盧杞暗中勾搭的,於是盧杞又提議說,請做好兩手準備,讓軍攜三十萬貫錢,去犒賞淮寧軍,這樣李希烈收了賞賜,也不敢再悖逆朝廷,可讓他早日歸鎮。

Advertisement

這時太子太師真卿走出來,勸諫道:「陛下,如李希烈願意出襄城,那麼李承單人獨馬去便可以;如李希烈不願的話,劉德信這三千軍隊又能有什麼作為?臣以為,可先讓李承前去招諭,如李希烈膽敢抗命,陛下可大發同華、虢州、陝州的邢君牙、朱忠亮、惠元、張巨濟等部軍,會同劉德信迫李希烈,讓他就範。」

「李希烈乃是忠臣,太師如此不信任,豈不是要反淮寧軍耶?」盧杞堅決不同意。

真卿冷哼聲,並不回答盧杞的質問,氣得盧杞暗自下了狠勁。

魯公這番話,又讓皇帝擔心起來,確實得思索個完全之策。

這會兒中書侍郎張鎰和史大夫嚴郢倡議:「陛下,李希烈的淮西鎮中核,是為申、、蔡三州(今河南信、潢川、汝南一帶),距離東都、汴宋極近,不可不防,而中間的門戶,莫過於汝州,陛下須得派遣位得力人,權知汝州刺史,修繕城防,募齊州兵,以備李希烈發難。」

皇帝點點頭,心想兩手都要的道理是對的,便問汝州刺史何人勝任?

盧杞在心中盤算下,便向皇帝提議說,臣進一賢:高岳可權知汝州。

皇帝很快否決:「高岳而今於奉天營城,正是求仁得仁,不用勞煩他(馬上應驗與否,朕都得找他算筆賬),何況高岳依舊權知原州行在,不能去汝州。」

這時候張鎰和嚴郢還沒有發話,那中書侍郎關播就迫不及待站出來,稱「臣有一友,喜讀兵書,中有千萬甲兵,可堪汝州刺史。」

皇帝便問是何人。

關播說此人為我唐宗室子弟,名曰李元平,本為湖南觀察使判

原來,先前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為政苛刻,反麾下軍將王國良,王於是煽湖南、桂管的西原蠻暴,朝廷派關播前去鎮,王國良才降服。在此過程里,關播結識李元平,一見如故,這會兒急忙向皇帝推薦。

皇帝說既然關中郎舉薦,此君必有過人之,可汝州刺史。

另外談及德軍的置時,皇帝對張孝忠的反正讚不絕口,稱其為定難首功,想把旌節授予張孝忠。

「陛下英明。」盧杞、關播齊聲讚頌。

誰想真卿、張鎰和嚴郢並不同意,」陛下,如今居恆冀軍府的是王武俊,陛下可先將旌節傳給王武俊,張孝忠為易、定二州團練使,康日知可為趙、深團練使,這樣德舊軍必能平靜下來。至於盧龍鎮留後朱滔,可給其滄、景二州為回授。」

「李惟岳死爵滅,那王武俊還敢索旌節不?如朕的旨意不能行於恆冀,那此役又有何意義?」皇帝大為不悅。

真卿便說,王武俊乃契丹種(張孝忠為奚族,康日知為康國人,今撒馬爾罕出),生無常,最喜反覆,陛下可先穩住他,再徐徐削平德不遲。

可皇帝卻非常堅持自己想法,他認為要不把節度使給張孝忠坐,那等於是寒了反正首席功臣的心,示朕不能賞罰分明。

「陛下所言極是!」盧杞、關播齊齊附和。

「陛下,朱滔先前派使朝來,希獲深州(今河北衡水一帶)。」這時嚴郢提醒說。

「不行,深州朕已許康日知,可改滄景二州。」

嚴郢便說,深州多產絹布,朱滔勢在必得,希能藉此州擴充幽州的財賦,還請陛下稍稍屈意,滿足朱滔的請求,只要安頓好朱滔、王武俊,便可集中力量先滅魏博叛鎮,如此天下不日可定。

皇帝此刻便把目投向盧杞,意思是你看如何做。

盧杞心領神會,便叱責嚴郢說,有張孝忠和康日知在,朱滔、王武俊又能翻出什麼浪花來,都如你們這樣姑息,那朝廷開戰至今耗費錢財幾百萬貫,豈不是等於投水中去?

皇帝點點頭,說盧門郎言之在理。

真卿、張鎰和嚴郢等無不嘆息,扼腕而退。

盧杞跟在其後,的眼盯住這三人,心想自己還未能達到一言獨斷的地步。

如今楊炎已除,劉晏又在桂管為經略使,這朝堂上你們仨也就失去了原本利用的意義了。

而關播則沒心沒肺地到很高興(皇帝答應我的舉薦了),回政事堂后就讓人飛堂牒,讓湖南觀察判李元平,即刻北上,前往汝州任刺史。

堂牒在驛路上飛馳的速度十分驚人,數日後潭州觀察使府中,李元平接到牒文後,高興地手舞足蹈,高不滿五尺的他,急急地前往府衙,拜見正在坐衙的新任觀察使崔寬,並提出請求:

「衛州關務元(播)如今在朝為相公,與我昔日為友,而今我飛黃騰達的日子到來,汝州刺史不過第一階而已,此後三公九卿不難得,請觀察將明珠贈予小可為妻。」

崔寬一聽,大為愕異。

李元平居然要求自己兒霂娘當妻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