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請求設置馬坊的地點其實很有深意,汧的韋皋是他兒親家,也是朱泚在隴州的營田判,更是自己于軍府里的盟友,自己所管轄的靈臺就不用說了,是個半農半牧的絕佳地點,一面屯田一面養馬,順帶修治軍械整備甲仗還不是滋滋的?其他兩,一個請求設在普潤,當然是照顧到皇帝的神策軍系統,設在長武城下的那個,則是考慮李懷的緒。
這樣四馬坊其實是把各方面的利益都均衡照顧到。
可為什麼高岳要搞「馬坊」,而不是「監牧」呢?
廢話,馬坊是接納馬的地方,我高岳要的效果當然是:皇帝的馬送來給我養,而不是我送馬給皇帝。
故而接下來高岳在奏疏里提及了關鍵問題,如今朝廷每年花重金於回紇買馬,但卻效甚微,癥結並不是「無馬」,而是管理不善,皇帝宮苑園當中,雇傭的多是種稻麥、果樹之輩,非善養馬者,況且關中京畿之地人煙稠,土地絕大部分已被闢為農田,並不利於養戰馬,戰馬的習是要多吃飼料、多飲水,還要吃鹽,更要放青疾驅,如今關在京城的飛龍廄里,得不到任何舒展,一有疾病便互相傳染,每年十死六七,而我所言的四,「岐山(翔)近甸,靈臺澤茂,長武壤甘,汧晚寒,皆有土草曠之,而無馬多地狹之虞......」
至於馬坊之政,高岳則建議把「坊田」、「坊場」分開,如今西陲地廣人稀,擇膏地為「坊田」,擇水草地為「坊場」——比如我靈臺縣,可用軍屯田與民換地——將灌溉良好、開過荒的二百頃屯田讓給三百戶靈臺民夫集中耕作,不收他們的斛斗米,只要再讓民夫額外墾一百二十頃好地為「坊田」。坊田只種馬匹所食的粟菽,假如套種,那麼每畝可收最九斗粟菽,坊田一共每年可收一萬一千石。
馬坊養馬,每年四月十日後可「停料野放」(也就是不用把馬系住飼養,而把它們放牧在野地,自由吃草),讓他們去圈好的「坊場」隨意馳騁,至於十月十日歸廄,實則供馬食粟只需半年。
半年按照一百八十日計算,每匹馬每日要食粟一斗,半年共需十八石,如果考慮謹慎的話,可「喂二留一」(將三分之一的粟米留存下來當儲備糧),那麼共需二十七石。
那我靈臺的坊田、坊場,足可牧養四百匹馬。
此外若是京城苑飛龍廄里的馬有「疲者、老者、病者、瘠者,不任者」,也可送來馬坊,我讓側近的妹輕黨項人好好治療它們,還能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
這樣朝廷和地方兩相益,何樂不為呢?
不過高岳也特別提到,養馬每日除去一斗粟米外,還需六勺鹽,如果養四百匹馬的話,每年還請度支司撥給適當數額的「馬坊鹽」。
奏疏的最後高岳將設立馬坊的意義說得非常重要,稱足可讓「田事孔昭,軍容大備,有馬如此,何憂乎戎?」
皇帝讀完后很興趣,便找來專門管理神策軍的白志貞,詢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白志貞倒不得把部分馬送出去,因為這東西的負擔實在太重,他很嫻地給皇帝計算了筆賬,稱若是不改革馬政,將每年回紇送來的新馬,和原本的老馬都拘囿在飛龍廄里,重重疊疊,每年要耗費大量全國各地送來的糧食,外加和糴錢、腳價錢。並且現在宮苑養馬死亡率驚人,皇帝你要知道每死匹馬就等於把一百六十貫錢白白砸到水中,都聽不到個響啊!
按照白志貞的計算,陛下可先放兩千匹馬出去,其中汧和靈臺各四百匹,而長武與普潤則各六百匹,每匹每年就近在馬坊系飼、放野、醫療,可節省二十貫錢,即可每年可減輕北衙六軍、神策軍約四萬貫的耗資——再加上每年原本要死兩三千匹馬,如果設置了四馬坊,那麼起碼可死兩千匹,馬價摺合下來,也有三十萬貫錢的損失可以避免。
聽到這裡,皇帝點點頭,說那就按照高岳所說的辦。
然後他對白志貞說,朕吸收肅代朝的教訓,不再親任中,這「飛龍閑廄使」就委任給卿了,重建馬坊的事你和高岳割。
白志貞寵若驚,他現在是營城使、神策兵馬使、神策募軍使,現在又加上閑廄使,可謂整個京城的城防、軍募兵和馬都歸他管,真的是位高權重,一人之下啊!
於是乎白志貞激涕零,稱他一定把神策軍和仗外閑廄管理好,絕不負陛下的重託。
養馬不擅長,但是把馬送出去白志貞就很擅長了:他雷厲風行,很快從飛龍廄揀選出兩千匹馬,先是打上「飛」字印,表示這馬是我飛龍使的,而後又分批,各打上「岐」、「隴」、「涇」、「邠」的字樣,分別派專人送往翔普潤、隴州汧、涇州靈臺(原州行在)和邠州長武城。
在四百匹馬來到原州行在前,妹輕蕃落里發生了件大事。
高岳之前又給明懷義五千貫的布帛,讓他和他兄弟明景義、明唯義去買馬。
明懷義和二位兄弟一起去石州再買,也確實又買到四百匹,可回來時為避免危險,妹輕三兄弟便分道回涇州來,其中明懷義和明景義走的是邠寧路,李懷沒有為難,三百匹馬外帶一批馬商安全順利地抵達百里新城。
但明唯義所驅趕的一百匹馬卻遭了殃,他走的是綏州、慶州路,在慶州和涇州北界的大昌原遭劫,馬匹全被劫走,明唯義機靈些跑路了,可妹輕蕃落有七個押馬人被殺,隊伍里的三名馬商被俘虜。
妹輕的小弟明唯義騎著匹馬,上中了二箭,流滿跑回到蕃落營地來。
百子帳里明懷義憤怒地號道,是誰幹的!
明唯義忍痛咬牙,伏在帳篷下,對兄長說,仇敵不準備瞞他們的惡行,我們蕃落的人當即被殺四人,另外三人傷墜馬,他們也沒留活口,當場割頸殺害。
接著明唯義報出的對象是:「慶州的獯府野羌......」
說完后,明唯義當即昏死過去。
典默穿越到東漢末年,成為了典韋的親弟弟。 為了入主曹營,典默一紙書信直接震驚曹操。 曹操: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寫信之人,此人必是我要找的天縱奇才! 在大營開啟尋人模式的時候,典默自動找上門,開啟謀士生涯。 袁紹:典家兄弟一文一武,曹阿瞞的運氣為何如此的好啊! 劉備:典默真乃千百年不遇的曠世奇才,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漢! 周瑜:既生瑜何生默呀! 甄宓:夫君謀定天下,妾身佩服...
【三國】+【種田文】+【無后宮】歷史系學生李憂穿越到三國,竟然意外與郭嘉結緣。輔佐劉備,征戰四方,看腹黑學生如何在三國之中創造不一樣的神話。諸葛亮“李伯川天縱之才,我不如他。”曹操“若是早知伯川之才,何至于此。”郭嘉‘“什麼神謀鬼算李伯川,我倆喝完酒沒錢時,他跑的估計比赤兔都快。”劉備“我得伯川,如魚得水也。”阿斗“我錯了,我真錯了,你不要過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