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宮廷鬥爭和牧馬一樣,從立朝時起就沒消停過,當然真正的宮斗可不是像高岳穿越前參與編劇的「宮斗劇」那樣,忙著、撕比、墮胎,說白了誰掌握武裝力量誰最終便可勝出,擋路的管他什麼格格、阿哥統統去死就可以。
故而在綿延而激烈的鬥爭當中,軍(軍,保衛宮城)的力量是越來越膨脹,而基於府兵制的南衙十二衛(外軍,保衛皇城)迅速名存實亡化,誰擁有了軍支持,誰就能在泊里笑到最後。唐的軍戰鬥力,當然是建立在戰馬上的,所謂飛騎、萬騎是也。所以漸漸的,南衙十二衛的「仗馬」豢養於「仗閑廄」里,武後到玄宗時期,軍的戰馬則豢養於「仗外閑廄」里,仗和仗外開始涇渭分明。
閑廄,就是皇室飼馬之所。
軍強大后,皇帝就明白掌握「仗外閑廄」就是掌握軍的關鍵,軍是駐屯在宮廷苑裡的,故而「仗外閑廄」也始終位於宮,由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執掌;「仗閑廄」備冷落,飼馬的地方也一直在宮外的「蹕騮馬坊」,慢慢淪為擺設。
也就是仗外閑廄實則在宮,仗閑廄反倒在宮外,千萬不要被它倆的名字迷了。
眾所知之唐玄宗之所以能奪取皇位,自然也是得到萬騎軍的支持。他對軍的寵是毋庸置疑的。
寵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購買大量胡馬,充「仗外閑廄」里。
為什麼要買胡馬,而不用河隴監牧的國馬呢?
玄宗表面的解釋其實有點遮掩,他說國馬的數量不足,只能買胡馬來補充。可認真起來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河隴的國馬在開元年間尚有二十多萬匹,怎麼也夠供給軍的吧?
其實原因很簡單,胡馬畢竟比國馬要優秀,就像漢武帝那時候最好的馬還是大宛馬一個道理。
最好的馬,當然要給軍用!
玄宗是怎麼買胡馬的呢?除去用布帛外,還狂發給六胡州(同樣在河曲,那裡居住的大多是九姓胡)「空名告」,稱誰給馬三十匹就授游擊將軍的告,曾一次使者攜帶三百道告去六胡州換馬,可以說是非常社會了,折算折算,這三百道告可是能平白得來幾千匹駿馬啊!(所以陳大導演,你把玄宗皇帝弄得那麼猥瑣,和解放前北平城遛鳥的二大爺似的,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如此帶買帶騙幾年,仗閑廄的馬匹迅速達到數萬之多,真的可以說是「兵強馬壯」!
隨後也就是說,軍仗閑廄里的馬,絕大多數是皇帝弄來的胡馬,而非河隴監牧進奉來的國馬。所以就此唐朝的馬政發生深刻的變化。
唐初,牧馬的是太僕寺河隴四十八監,宮廷里掌飼馬匹的機構則是尚乘局。
到了玄宗時期,則是這樣的,太僕寺河隴四十八監依舊在牧馬,由群牧使執掌,不過所牧養出來的國馬大多供給邊軍,或送仗閑廄充當南衙仗馬;而北衙軍有自己獨立的仗外閑廄,所用的馬也大多是購買來的胡馬。
至於尚乘局,早就涼了。
那麼管理仗外閑廄的職務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前期為閑廄使充當,所以武後到玄宗時期的諸位皇帝,無不重視閑廄使的人選。
可到了後來則為「飛龍使」擔當,全稱「飛龍閑廄使」,後來直接簡化為飛龍使。
飛龍使的使職名字源自「飛龍廄」,其由武後設立,位於北玄武門,又稱「馬驥院」。玄武門正是軍宿衛,飛龍廄便是飼養他們戰馬的場所,共分左飛、右飛(飛騎即羽林)、左萬、右萬(即萬騎軍)四閑,及東南、西北二廄(即是宮之意)。
飛龍使由宦充當,正如上文所說,皇帝總是希最信任的人掌管軍所乘馬的仗外閑廄。
肅、代時期,炙手可熱的大宦李輔國、程元振無不擔當飛龍使。
若是到了本位面歷史的後來,宦不但壟斷所有馬,又擔當了神策軍中尉,後來更是擔當樞使可以「延英召對」,也就意味軍、馬、朝政全歸「北司」宦集團控制,完全可縱皇位的廢立,通常所說的「宦專權」也就由此而來的(其實宦雖然專權,但並不會對皇權造實質威脅,這點就不多談了)。
仗外閑廄的事理清楚了,那麼便回到高岳奏疏的「八馬坊」上來。
高岳在奏疏里說得很明白,唐玄宗大買胡馬,可京城苑也就那麼大塊地方,數萬匹馬在那裡,是栓系飼養還好解決,但馬是要跑的,需要很大的場地,時間長了就覺得苑本不夠用的,再加上馬要吃大量的飼料、草料,主要靠京畿地方以「草稅」形式供應,很快把京畿給吃空了。
玄宗只能下令,一是將部分仗外閑廄的馬送到邊軍去增加他們戰鬥力,二是要求河隴監牧停止再貢馬(朕養胡馬都夠嗆,你們國馬就別來湊熱鬧),最後他還接了個辦法:
那就是在京畿與河隴間的翔、涇州、邠州、寧州設置了八馬坊,即《新唐書》里所說的保樂、甘、南普潤、北普潤、岐、太平、宜祿、安定(有的史料里七馬坊,是把南北普潤合一了),共設田一千二百三十頃,稱為「馬坊田」——種植馬匹所需的作,然後把馬送到這裡來放牧、飼養,宮苑只留足夠軍騎乘所需數量即可。
所以實際上河隴監牧是養馬送給仗閑廄的,屬太僕寺系統。
而八馬坊則是接納仗外閑廄送來的馬的,屬閑廄使(飛龍使)系統。
兩者實則是井水、河水關係,系統職能不同,地點也不同,唐朝皇帝怎可能將好不容易弄來的馬給外廷人呢?宋儒們寫書時張冠李戴犯了錯誤,這群在此時代最尊重的讀書人主政,能搞好馬政才有鬼了,連前一個朝代的基本概念都分不清楚。
安史之后,不管是監牧還是馬坊,都廢掉了。
河隴全丟給西蕃了,而八馬坊所在的州郡也是多年殺來殺去,也沒人有心思安心放養馬。
很多原來的馬坊押、掌閑人,都淪為馬賊,為害一方。
這時高岳上疏,要回復昔日的「八馬坊」制度,不過他有所變化,要求在隴州的汧(韋皋)、翔的普潤(神策軍張巨濟)、涇州的靈臺(我自己)、邠州的宜祿長武城(李懷)這些地方,先恢復個「四馬坊」。
本是個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腦,一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間,成為士紳家族的一個私生子。 聘為妻、奔為妾,老爹居然是和娘私奔才生下的自己,生母身份卑微,作為庶子,葉春秋誓要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在家族不被重視?那就科舉來打你臉! 生母出身低下,不妨就為她去討誥命! 朝堂上明槍暗箭,無妨,無妨,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伴君當真如伴虎?不然,不然,而今天子是正德。 傳奇人生剛開始,美女太多挑花眼,娶嬌妻,立高門,葉春秋從此不再低調做人,就是這樣狂拽霸氣狠炸天,美好生活從此開啟。
【架空歷史】【高武】【大明】【無系統】楊凡穿越大明朝,化身一名小太監,親眼目睹波瀾壯闊的人間大世! 千載王朝,不朽世家,江湖群雄,匹夫大豪,龍蛇並起! 既然如此,那我,楊凡,要做那天下第一人!
用相機記錄戰爭,用鏡頭緬懷歷史。當攝影師拿起槍的時候,他的相機里或許還保存著最后的正義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