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昇平坊崔府算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高岳得諸位朝廷執事的賞識,一下子躍居正八品的監察史;而憂的是新皇帝要宣召崔寧朝,治大行皇帝的喪事和陵寢,這要是回不去西川的話,整個衛州崔氏的基也就喪失掉了。
夜後,崔寬、高岳及諸位子弟都坐在中堂急商議此事。
「兄長居西川十餘年,為國捍衛藩屏未曾懈怠,現在陛下讓我去東都留臺,又讓兄長回朝當山陵使,這是想奪兄長節帥的位子啊!」崔寬憂心忡忡。
這時高岳拜揖后獻策:「岳父十年前也曾朝覲見,彼時叔岳父您為蜀都尹兼節度留後,雖有瀘州楊子琳寇,但最終西川卻安然如山。此刻可讓岳父奏請叔岳父再度為蜀都尹,然後再朝。」
高岳當然知道,他岳父要真的捨棄西川朝,那可就真的回不去了,而自己基本盤而今也在岳父這裏,所以為了我和衛州崔氏的共同繁榮,必須同進同退。
崔寬對此也表示同意。
很快來自西川進奏院的請求就呈獻給皇帝,裏面稱西蕃連年寇,西川不可無崔寧鎮守,如崔寧朝治辦大行皇帝的喪事時西蕃來侵,便是蜀中無大將的局面。如定要崔寧朝,可改任崔寬為蜀都尹並擔任留後。
李適非常惱火:「崔寧朝為山陵使,還要崔寬去當蜀都尹,試問這西川到底是不是國家所有?」
皇帝生氣是有理由的,先前河東節度使鮑防兵敗后被撤職返京,河三城節度使馬燧臨危命,去太原接替鮑防的爛攤子,怎麼沒鬧什麼麼蛾子!
這時候宰相崔佑甫勸諫說:「崔寧所言也有道理,劍南諸軍追隨崔寧十多年,地險兵,驕橫難制,眼中只有節帥而無朝廷,陛下不如先許寬為蜀都尹,來換寧朝,如西蕃來侵,再讓寧回鎮不遲;如西蕃不來侵,則可換一文臣去鎮西川,徐徐奪權,自后西川賦稅朝,軍資所出仰仗國家而不是歸軍將節帥私有,劍南諸軍也就不難歸順——此外,陛下先應關注神策軍之事才對。」
無奈下,李適也只能勉強答應崔佑甫的方案,可心中還是有些不平:崔佑甫一個宰相還是太,朕亟需更多強有力的人才作為援手,逐個解決方鎮割據的局面。
於是就很誠懇地問崔佑甫,朕馬上想把你從門下侍郎升至中書侍郎,然後再擇選位賢才來接門下侍郎,以你的看法,誰最為合適。
崔佑甫先詢問說:「陛下又擇誰為史大夫?」
「此人已由右散騎常侍舉薦。」李適所說的右散騎常侍,正是最近火箭般陞的張涉(蕭昕是左散騎常侍,歸門下省)。
於是崔佑甫不再追問,而是直截了當地向皇帝提出門下侍郎的人選。
這個人選在他心中也積蓄已深,「陛下,道州司馬小楊山人業幹練,可堪大任。」
這個人選恰好也和李適的心意完全吻合,他懸掛在牆壁上的《雲麾將軍李府君神道碑》的作者,正是小楊山人,楊炎楊公南。
因為李適先前時聽過,元載曾囑託楊炎,「必須保住皇太子儲君之位」,於是在李適心中楊炎也是自己人。
很快,皇帝的制文下達,一面答應西川的請求,改崔寬前去為蜀都尹並催促崔寧朝;另外面改崔佑甫為中書侍郎,並派遣敕使宣道州司馬楊炎歸京,為門下侍郎。
數日後皇城史臺里,中午會食的時候,坐於榻上的中丞竇參臉鐵青,高岳清楚看見,他的食箸在微微抖,吃東西時也在不安地擺,這在竇參上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高岳之前始終懷疑竇參在舉箸時,可以夾住飛蛾與蒼蠅。
整個食堂除去細微的咀嚼聲和啜湯聲外,毫無其他的聲音,可高岳和其他史心中都明白:
竇參企圖升任史大夫這事兒,黃了。
因皇帝聽了右散騎常侍張涉的建議,居然將懷州刺史喬琳調來,安置為史大夫、平章事,也等同於宰相。
「喬琳算是個什麼東西?」竇參心中全是驚愕與憤怒,他只知道這位也當過監察史,後來鬧到和同僚互相彈劾而遭貶的地步,這些年全在地方上打轉,憑什麼讓他來執掌史臺,皇帝真的是太兒戲了。
更為離奇的是,同時皇帝又把虢州刺史盧杞調來,安置為史中丞,並對竇參說:「憲臺如今已有大夫、中丞正貮二員,分日執掌皇城臺事和東(大明宮)中丞院,崔寬馬上又去遠任蜀都尹。東都尚缺名史中丞,竇卿之前對朕說,希去東都留臺赴任,朕這便滿足竇卿的心愿。」
想到這,竇參拿著湯匙的手氣得抖起來,送到邊的湯水都滴灑下來,潑了這位的服。
分坐兩列的三院史們看到這景,各個大眼瞪小眼,又不敢說什麼,便紛紛低下頭來自顧自,不敢再看中丞。
食飯完畢,竇參按照慣例,問對面榻上的主簿,「方才會食可有史失禮?」
「只中丞飲湯時潑灑了湯水。」主簿舉著黃的文簿持筆答曰......
高岳和陸贄差點沒憋住笑。
史臺視事完畢后,高岳回昇平坊崔府時,發覺整個院落里的僕役、婢都開始忙碌起來——叔岳父要遠去蜀都,而自己岳父則要從蜀都來這裏。
「姊夫。」高岳走在通往所居住廂房的抄手廊時,拐角雲和著淺蔥紗衫子走出,輕聲喚了下他。
「雲和?」
「方才在房和阿姊說過話,此去蜀都千里,還不曉得哪日才能重聚,驛站路途漫漫,聽阿姊說姊夫的次編已完稿,可否送給雲和,以疏解沿路的無聊?」
「你怎知我便是陵笑笑生?」
「看過姊夫不行卷,自然心中稔,見到阿侯恩仇記的文字,就像故友重逢似的,別人也許看不出,可霂娘能。」
高岳想這次編的稿子已謄錄過,送給吳彩鸞和芝蕙去刊印,原稿既然小姨子要,那便送好了。
「這個是當然的,難得雲和青眼。」
「上次說這話時,都是二年前了。」雲和用紈扇擋住臉龐,淺笑下,接著開朗起來,卻下扇子,出皓齒,「謝姊夫惠贈。」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