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心中明白,自己那套對劉晏的策問,多是尋章摘句而來的,氣勢和文采是有的,可「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他懂,邊軍真正的弊端在哪,只有段秀實這樣的人才能說明白。
「書生之論,為售進士名聲,往往故作驚人之語。實如何,還請節下明示。」
其實高岳還是更想弄懂「驕兵悍將」局面形的本原因,革除節度使這個職務?不,不存在的,驕兵悍將,其實源在驕兵而不在悍將上,中晚唐節度使的權力和命其實也沒什麼保障,大多數況下節度使和中央對抗是遭麾下士兵的裹挾所致,而當節度使不能滿足士兵要求時,被殺被逐也是司空見慣。就拿他面前的段秀實來說,雖然現在安西北庭行營的將士畏他如虎,可他也經過兵:士兵們殺了原來的節度使,提著淋淋的首級,圍著段秀實磕頭,不忍殺害,只因段平日對士兵較好,不然也早已為刀下亡魂了。
這問題宋朝解決了嗎?其實也沒有,不過搞了個天下版本的方鎮,把所有兵給供養起來罷了。另外按照宋朝的搞法,等於吃了副猛葯:病是被下去,可子也吃殘廢了,本不可取。
不過就算是段秀實,也沒法子給高岳真正想要的答案吧!他所能及的極限,還是邊鎮軍隊的「弊端」,不會考慮解決方鎮問題的本的,這便是我們常說的,時代局限。
果然段秀實若有所思,整頓了下思路,然後開口對高岳說:「我唐邊軍有四大弊端,哪四大?虛額、掛籍、冒功、進奉。」
高岳捧袂,恭恭敬敬地聽段秀實說下去:
「天下節度,所置軍數,都有定額,但而今一面額兵日虛,一面卻是額外兵激增,這便做虛額。虛額之下,兵是逃不補、死不填,營壘多虛,徒掛空籍,長此以往,一旦有難,國家、方鎮無可用之兵、可倚之軍。」
高岳聽到這裏,便明白了,原來天下諸節度使所轄之兵,都有個「定額」,比如涇原鎮朝廷給的定額便是三萬人(朔方五萬),那朝廷所賜的糧,就是按照這三萬人的額度量支的,所以很多節度使和軍將出於自的貪婪,便開始玩「虛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吃空餉」,士兵逃亡了、病死了、陣亡了,他不去補充,或用空文對付下,然後把空下來的這些兵額所得的糧自己佔了吞了,朝廷派人來點閱也是奉違,最後導致軍隊雖然賬面上號稱三萬五萬,可實際能拉出來的「十不存五」,那麼真要是打仗又該怎麼辦?諸節度使便還有個辦法,就是段秀實說的,臨時招募「額外兵」,也「權益兵」來壯大力量(權益,權宜也),額外兵大多是一次消費,仗打完給點遣散費各自回家就行,但額外兵們也不是傻子,後來經常要求由臨時工變為正式工,一旦得不到滿足便會掀起叛,這便是段秀實所說的「虛額」。
「何謂掛籍?虛額是有名無實,掛籍便是有實無名。市井屠沽、行商坐賈,為避征役,尋求影庇,竄名掛籍在行伍之中,又為避出、宿衛、征伐,便納課于軍將節帥,僱人替代,軍政由此弊壞,此風浸久,使坐坊市賣餅者都自稱軍人,以此敵,豈不謬哉?」
哦,虛額多了,必然會出現掛籍現象——節帥軍將們是吃空餉已不滿足,因邊軍有糧賜予,而旅更有免稅之權,所以許多市井商賈都竄名掛籍,「」了軍旅,為此還出所謂的「納課錢」給軍將(實則就是賄賂),讓他們僱人替自己宿衛,這樣他們便可繼續在坊市做生意,而軍將們則又可以額外賺一筆。
「虛額、掛籍后,必有冒功之狀。試問一軍,兵籍三千人,虛佔一半,只能出千五百人,若擊小敵,必然虛增功勞,若臨大敵,必然諱敗為勝。正可謂喪師者失萬而言一,勝敵者獲一而言萬,以此虛沾爵賞,紊視聽,貽誤國家。」
這話說得高岳都有點不好意思來,因為他在京中就聽說他岳丈崔寧去年於蜀中挫敗西蕃時,便有虛增功勞的嫌疑——明明上報斬殺西蕃兵八千,可解到朝廷來的俘虜只有十三人,崔寧對此的解釋是「西蕃之賊,毫無王化,負隅頑抗,至死不降。」不過朝廷上下,好像也默認了這種「冒功」的舉,還是按照大捷的標準給予西川軍將士兵賞賜。
「最後便是進奉,各鎮節帥為保權固位,多行賄於朝中權要、中使(宦),這便進奉,國家賜五十萬段,十萬段都會被進奉,若方鎮有兵五萬,一萬人便會因此寒,此乃假公濟私,是剝士兵上,饜權貴口腹,試問邊軍若吃不飽穿不暖,又如何抵狄戎,保家衛國呢?此四弊膠連盤繞,互為表裏,解決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啊!?」
說完,段秀實便出兩個手指來,誠懇地說:「這四大弊,本節帥佔了兩個,也即是有虛額、有掛籍,但並無冒功和進奉。」
原來我先前查驗文簿時,這涇原行營的兵員定額是三萬,裏面也有虛額和掛籍的現象啊!
高岳便大膽問段秀實:「請問節下,虛額掛籍有幾何?」
「十分之一是虛額,然後這十分之一的虛額全掛給涇州和京城的富戶,又得一筆納課錢用來養軍、置辦甲仗械。如何,高孔目聽完這些后,還有離京時的雄心壯志嗎」段秀實供認不諱。
才十分之一,也即是說涇原行營實際能拉出去作戰的,應該尚有兩萬七千人。如此的話,段秀實已經算是難得的清廉了。
高岳整頓收斂衫,想了想,便回答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使君所說的邊軍四弊,小子已銘記在心,日後若能執掌權柄,必將革除滌盪——至於而今,只希能輔佐使君做好涇原行營的分事。」
「哦,那麼請問高孔目,有什麼高策呢?」
「當務之急,請於涇州屯田營田。」高岳將思考過的方策說出來。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 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 目标:海南。
一個平凡普通的公務員,機緣巧合回到了民國二十五年,被迫加入軍統,尋找地下組織,追查日本間諜,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為祖國,為民族的解放與複興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開始了他傳奇的諜海生涯。
五代十國後期,趙匡胤還隻是中級校尉,這時一名禁軍小隊長就已經知道他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大家都還有機會,況且小隊長對趙家將來的乾法也不是很讚同……
現代大學生陳霄遭遇地震后穿越到了架空王朝大周,成為了寒門農家子,上有寡母,下有賢妻和懷有四個月未出世的孩子,看著一貧如洗的家,陳霄決定繼承原主的志向考科舉,帶領全家走向康莊大道………
同學找他造航模,他卻造出六代機,單挑航母戰斗群。 核動力巨齒鯊,掀翻海狼級核潛艇! 空間戰略轟炸機,帶著蘑菇蛋滿世界飛! 機械外骨骼,單槍匹馬挑翻鷹醬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