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節 攘外必先安內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節 攘外必先安內

且渠且雕難的要求,總的歸納起來就是三點。

第一點,請求劉徹承認於單的地位。

第二點,要求漢室援助,尤其是武、糧食、食鹽等等。

第三點,請求劉徹賜予更多逍遙散。

除了第三點,還可以商量外,其他條件,在劉徹眼裏,本是不可能的。

特別是那第一點。

臣賊子,還想得到承認?做夢去吧!

想當年,法國大革命,列強是怎麼圍剿的?幾次反法同盟,如何建立起來的?

其後,普魯士又是如何的幫著法國人,撲滅的黎公社的?

對於叛賊,劉徹是寧肯自己傷,也肯定會撲滅的。

甚至,未來未嘗不可以打著扶保匈奴的名義,借兵助剿!

當然,現在還是得維持一下。

「通知雲中郡……將給且渠且雕難的逍遙散供應量提高兩倍……」劉徹吩咐道。

既然且渠且雕難提出了要求,劉徹自然也不好全部回絕,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畢竟,這位所謂的『左大將』還算劉徹的臣子呢。

而且還是食邑一萬戶的烏孫候……

當然,劉徹從來都沒有兌現過這個承諾,相信對方也知道這個事,所以才要搞個大新聞來自保。

但畢竟,還是得麻痹一下對方。

至於,且渠且雕難未來會不會崛起?

一群癮君子,崛個啊!

且讓他們瀟灑一時。

所以,劉徹也難道的大方了一回。

「至於其他問題……」劉徹笑著道:「讓雲中方面回復且渠且雕難:糧食、食鹽、武,都可以給,但必須要錢!」

「黃金、寶石、白銀、銅錠,皮、牲畜,所有一切通貨都可以折算五銖錢或者五誅金……」

且渠且雕難,劉徹覺得,他肯定是不了事的。

哪怕他能擋住匈奴人的反撲,也擋不住漢軍的攻擊。

Advertisement

既然如此,自然不能白白給錢,做善事了。

而且,帝國主義,向來如此。

想想二十一條,想想善後大借款,劉徹覺得自己已經非常仁慈了。

「諾!」汲黯立刻領命而去。

在不知不覺中,即使君子如汲黯,也漸漸的向著一個合格的帝國主義僚演變。

什麼帝國主義僚?

當然是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

………………………………

此時,祁連山上,且渠且雕難,長了脖子,遙東方。

在發政變前,且渠且雕難以為,只要控制了於單,掌握了祁連山,有了折蘭人的幫助,這河西地區唾手可得,大軍甚至可以直撲浚稽山,切斷匈奴人干涉的通道。

但現在,他才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也開始明白了,為何折蘭、白羊、休屠等部族會幫他了。

答案很簡單——河西地區已經陷了飢荒。

去年冬天,一場高闕之戰,不僅僅讓匈奴丟掉了河間之地,讓河西部族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放牧地。

更讓各個部族損失慘重。

大量的牲畜和人口,在戰爭中損失。

結果還沒有緩過氣來,軍臣又大舉南侵,讓河西部族在經濟上,雪上加霜。

雖然,軍臣只是從河西調了不過十幾萬頭牲畜和一萬多奴隸。

但正是這樣的舉,使得整個河西的部族,都步飢荒。

在河西走廊,以祁連山、皋蘭山為基點,以居延澤和大大小小的綠洲為核心,生活著兩百萬的人口。

而現在可維持他們食用的牲畜數量,卻只有不到一百萬頭了。

其中至有三分之一是公的。

公馬、公牛、公羊什麼的,在草原上一無是

除了某些健壯的個,會被養起來當種馬外,剩下的,都是養大就宰殺吃的下場。

唯有母馬、母牛和母羊,才是游牧民的本。

換句話說,現在,整個河西地區的兩百萬人口,只能依賴不過六七十萬的牲畜的酪來維持生命。

平均每人每天僅能分到一小塊酪。

極了的部族牧民,現在甚至開始挖掘草,在森林尋找果醬來充

甚至有人開始涉水捕撈魚獲來填飽肚子。

正是因為現在是盛夏,所以,飢荒的規模,還能控制。

最多也就是死幾個奴隸罷了。

但,夏天已經漸漸走向尾聲,秋天將至。

草原上的秋天,特別是河西的秋天,非常短暫。

通常,八月上旬,就將迎來第一場降雪。

到那個時候,萬寂滅,冰天雪地。

沒有吃的,牧民和部族的騎兵,肯定會造反!

原本,匈奴帝國強盛時,遇到這樣的況,肯定會南下搶漢朝。

但現在……

漢朝不來搶匈奴,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沒有辦法,且渠且雕難只能將注意力,放到河西之外和河西之,那些他的敵人上。

以戰養戰,靠劫掠來致富。

但,若要作戰,那就萬萬不能沒有糧食,更不能沒有武

他現在,唯一的指,就是漢朝了。

倘若漢朝人不能答應,給他糧食和武,那麼,即使逍遙散再牛,且渠且雕難也知道,那些貴族也會砍下他的腦袋,然後跪到於單面前,祈求寬恕。

「偉大的左大將,日逐屠奢,休利已經回來了……」一個薩滿祭司來到且渠且雕難面前跪下來拜道。

且渠且雕難,能夠功的攻破祁連山,靠的就是薩滿祭司們的力量。

正是這些被逍遙散所控制的薩滿祭司們,為他奔走聯絡,忽悠貴族,他本不可能做到這個地步。

自然,他掌權后,對於薩滿祭司們也是投桃報李。

現在,他除了是左大將外,還自號日逐屠奢。

日逐,是太神的兒子的意思,屠奢,則是賢明之意。

連起來就是英明的太王。

而對外,且渠且雕難則宣稱,自己是太神之子,三足金烏的轉生,是來拯救匈奴的天使。

為了加強對各部族的控制,且渠且雕難還冊封了一大批的薩滿祭司。

如折蘭部族的老祭司,德高重的休利祭司,就被他冊封為克吉利。

克吉利,是薩滿教信仰里的一個圖騰神,傳說中是鳥首人的守護者。

而其他薩滿祭司也各自都得到了冊封。

或以圖騰神之名,或以天神扈從之名。

而他這個太神之子,則作為神王統治和管轄他們。

總得來說,相比於過去匈奴混的信仰系,且渠且雕難做了一次全新的整理和梳理,使之更加系統,更讓人信服,尤其是下面的奴隸和牧民,對且渠且雕難的這一套,更加相信、盲從。

就連山區的羌人,現在也有許多人開始信奉且渠且雕難搞出來的這一套。

甚至有部族跑出來,想找且渠且雕難賜福。

「克吉利回來啦……」且渠且雕難連忙說道:「快請!」

現在,折蘭騎兵,就是他手裏最大的底牌了。

折蘭人雖然三年前,慘敗於馬邑,但,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如今元氣也恢復了許多。

雖然還沒有恢復到全盛時期,控弦上萬的可怕地步,但卻也有六千騎兵可供驅策,為他保駕護航。

若沒有折蘭人的倒戈,且渠且雕難不可能打下祁連山,更別提控制於單了。

「偉大的逐日屠奢……」一個老薩滿拿著一用鳥的羽裝飾的子,走到且渠且雕難面前,拜道:「休利向您問安……」

「皋蘭山那邊如何了?」且渠且雕難迫不及待的問道。

皋蘭山,在河西走廊的邊陲,是通向河間地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居延澤的屏障,更是現在且渠且雕難可以與漢朝聯繫的重要通道。

「回稟偉大的逐日屠奢,國書,奴才已經送給了漢朝……」名為休利的老薩滿說道:「不過,漢朝人會不會答應,這奴才就不敢保證了……」

但在心裏面,老薩滿卻有著另外的想法。

且渠且雕難?

若不是他手裏控制著逍遙散,誰在乎他?

而現在,老薩滿知道了,逍遙散或者又被稱為忘憂散的神葯,是從哪裏來的了。

漢朝!

換句話說,若自己可以跟漢朝人搭上線,那麼,且渠且雕難就可以滾蛋了!

不過,暫時來說,還是需要這個傢伙站在前面,吸引火力,觀一下局勢。

「他們會答應的……」且渠且雕難閉上眼睛說道:「因為有漢朝最需要的東西……」

跟漢朝打了這麼久道,甚至當面與漢朝皇帝流過,且渠且雕難當然知道,現在漢朝人需要什麼了?

奴隸!

不管是男奴還是奴或者小奴,漢朝人都需要!

而且,不管有多,漢朝人都吞的下去!

特別是那些邊境上的商人,胃口大的出奇!

且渠且雕難自信,只要自己拿出十萬以上的奴隸,那麼漢朝人就肯定會答應自己的要求。

,會同意奴隸換糧食!

有了糧食,至可以度過目前的危機,不至於腦袋要被人拿去當球踢。

至於其他的事,以後再考慮吧!

因為,且渠且雕難知道,恐怕要不了多久,軍臣就會知道自己做的事

一旦軍臣知道了,他肯定會發瘋的!

他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來找自己算賬。

想要撐過軍臣或者其他孿鞮氏的報復,他不得不也必須跟漢朝人搖尾乞憐。

現在,且渠且雕難只能祈禱,漢朝人願意幫他。

………………………………

且渠且雕難做的事,在草原上自然是一個天大的消息。

像這樣的劇烈的變化,在任何地方的傳播速度都是驚人的。

不過七八天的時間,這個消息就通過口口相傳和信使的急報,傳到了在燕山之外的軍臣後勤基地。

此地,位於錫林郭勒草原的深,遠離了漢朝邊塞至五百里。

負責在此為軍臣看守這些牲畜的兩個孿鞮氏的貴族在得知了此事後,立刻就驚慌失措起來。

「且渠且雕難這個奴才,居然膽敢做出這樣的事!」

「混蛋!」

祁連山,是匈奴的聖山。

左賢王於單,更是當今單於的獨子。

而現在,且渠且雕難攻破祁連山,挾持於單的行為,在每一個孿鞮氏的眼裏,就是在和侮辱整個匈奴!

「我非得拔了這個奴才的皮,將他的腦袋到木樁上,用水銀灌進去!」一個中年貴族罵著,他甚至按耐不住想要立刻點齊兵馬,去剿滅且渠且雕難的衝

祁連山和於單,對於匈奴人來說,重於一切。

特別是祁連山!

要知道,匈奴單於自號撐犁孤塗。

而這撐犁的名詞是跟祁連山聯繫在一起的。

就像中國的傳國玉璽一般,祁連山就是匈奴人的和氏璧!

甚至比和氏璧更加重要!

當年,匈奴與跟月氏人,為了爭奪河西,打了足足二三十年,用了兩代人的時間,才奪得河西,徹底控制住祁連山。

現在,這一切的努力,都被且渠且雕難所摧毀。

以至於,在得知此事的匈奴貴族眼中,漢朝的位置竟因此下跌。

且渠且雕難和跟著他做出這樣的大逆不道的事的傢伙,為了匈奴人的頭號敵人。

不僅僅在這裏,在西域,在幕北,大量的部族,都在集結兵力。

但這些人里,別有用心的人佔了大半。

畢竟,現在,明眼人都知道,匈奴的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草原上更是什麼樣的傳言都開始出現了。

許多曾經被匈奴制和震懾的實力派,現在都在蠢蠢,觀著局勢。

所以,這些人都在打著討伐且渠且雕難的名義,實際上卻是干著擁兵自重,甚至打著割據自立的主意。

這個況,匈奴人自然很清楚。

當年,冒頓大單於擊敗東胡的過程里,給匈奴人造最大的麻煩的,不是東胡人,而是在東胡秩序崩潰后,各種自立的草頭王。

冒頓大單於用了三年,才將這些傢伙打服,讓他們服從。

而月氏人的崛起,也與此有關。

所以,在得知此事後,冷靜下來,這兩個孿鞮氏就立刻做出了決定。

「必須立刻通知大單於和左谷蠡王!」

「大匈奴不能再這樣子下去了!」

攘外必先安!匈奴人雖然可能沒有這個意識,但是,作為草原的霸主,他們很清楚,什麼的選擇,才真正有利。

比起跟漢朝之間的戰爭。

賊更可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