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節 絕望的匈奴人(1)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節 絕望的匈奴人(1)

遙遠的古道上,匈奴使者呼衍哲哥與他的使團,在漢軍的監視下,越過了長城,進了長城之

道路兩側,數不清的漢家百姓,聚集在兩旁。

一個個北地豪俠,虎視眈眈的遠遠眺著他們。

許多人都在心裏思考一個問題:要不要在路上搞點事,甚至做掉這些匈奴使團?哪怕只是嚇唬一下?

漢匈數十年的外史,雖然一般都是波瀾不驚。

但,有時候,卻也會捲起滔天巨浪。

尤其是兩國關係惡劣的時候,使團員經常會有命之憂。

當初,漢家名臣,賈誼賈長沙的好基友宋忠,就是在出使匈奴的路上,擔心被匈奴人咔嚓掉了,於是放棄了自己的使命,奔逃而歸。

從此,這位當年賈誼的好友,傳說智謀韜略,不遜於賈長沙的未來新秀,不復出現在政壇上。

時人批之曰:賈誼、宋忠,皆務華而喪其,是絕其本也!

事實上,不止一個宋忠曾經放棄了使命,來保住自己的命。

在漢匈漫長的往史上,至有數十位使團員,死在了匈奴人的屠刀或者故意製造的危險之中。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對信奉了『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的大復仇思想的北地豪傑來說,以直報怨,就是他們的座右銘。

如今,漢家強盛,正好報當年使團的仇!

特別是遊俠兒們,都是,躍躍試。

對遊俠來說,這些匈奴使團員,就好比網游里的經驗寶寶,別說殺一個,便是能當眾嚇唬一下他們,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也能瞬間刷出無盡的聲,使自己的名字天下傳揚。

所以,無數的遊俠,都已經掌。

從雲中一直到長安,各地的遊俠巨頭和那些急於出名,想要搏出位的年輕遊俠,都在翹首以待。

Advertisement

呼衍哲哥自然是不清楚這些。

他率領的使團,是歷次以來,最小的一個使團。

總共只有二十餘人,基本上,都是單於庭的武士或者說死士。

自從進漢境以來,他呼衍哲哥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他們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尋機殺死且之那個叛徒,除匈於漢。

當然,若有可能,倘若能夠刺殺漢朝的神皇,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個可能,就連哲哥都知道,是零!

回想著,不久前單於庭的變故,哲哥騎在馬上,臉凝重起來。

月前,在單於庭,蘭陀辛自裁,從死者數以百計。

他的哥哥呼衍當屠聞訊,哭著趕回單於庭,給蘭陀辛收

但卻遭到了一次蓄謀已久的襲擊。

呼衍氏部的那些不滿他們兄弟的貴族,抓住呼衍當屠急於趕回單於庭,沒有率領大批騎兵的機會,想要將他們兄弟置於死地。

好在,關鍵時刻,左谷蠡王狐鹿涉的騎兵出現,才讓他們兄弟撿回一條命。

回到單於庭后,單於大怒,下令徹查此事。

結果卻被人百般阻擾,甚至有貴族跳出來,說什麼『呼衍當屠辜負單於信任,喪師辱國,丟失高闕,獲罪於先祖,不當繼續為左大將!』

還好單於依舊信任他哥哥,不然的話,這個事就麻煩大了。

但即使如此,各方的攻仵也從不斷絕。

幕南諸部,群洶洶。

許多部族貴人,都將高闕戰敗的責任,推給他們兄弟。

只有須卜氏站出來出說了幾句公道話。

但也僅僅是公道話。

沒有辦法,他呼衍哲哥,為了自己的哥哥,只能肩負起出使漢朝,尋機刺殺且之,將功贖罪的任務。

這才堵住了其他人的

但調查襲擊者的事,卻也是不了了之。

想到這裏,哲哥就不由得滿腹怨懟。

「單於,太弱了啊!」哲哥在心裏想著:「若是老上單於在位,豈會讓諸部族如此猖狂?」

老上單於表面上格溫和,襟寬廣,但實際上,人人都知道,他決定的事,八匹馬也拉不回來。

誰要反對他,誰就必死!

而如今的軍臣單於,則是表面上大權獨攬,實則,諸部族一盤散沙。

幕南的部族想著自己碗裏的東西,幕北的部族,也只盯著自己的利益。

匈奴再也沒有老上單於時,單於一聲令下,無分幕北幕南,都團結如一的神。

當然,這也跟軍臣單於自己乾的事有關。

他先殺右賢王,讓幕南貴族紛紛對單於庭離心離德。

又力主西征,使得幕北部族在資源和權力上,超過幕南部族,使得幕南的部族進一步對單於庭離心離德。

最終,他又倉促下令侵漢地。

結果導致馬邑慘敗!

馬邑的戰敗,讓折蘭部族元氣大傷,至今沒有恢復過來。

沒有折蘭鐵騎的鎮,什麼牛鬼蛇神都跑出來了。

於是,就出現了高闕之戰,諸部族,包括匈奴本部騎兵,看到漢朝神騎就跑的可怕結果。

繼而出現了休屠王臨陣投降的可恥之事。

如今,在匈奴國,怎麼置休屠部族,又吵了一團。

休屠有萬餘邑落,人口數萬,哪怕放在匈奴,也是一個大勢力。

想要置它,不是那麼容易!

而休屠的事,還沒有搞定,草原上又傳出了,有兩三千餘秦人,率部集南歸這樣的大事。

單於庭的臉被人左右開弓,直接打腫。

而更可怕的是,秦人一路南歸,但單於庭在幕南的力量,卻一時半會沒法組織起來,前去攔截。

結果等到好不容易組織起一支軍隊,人家早就已經無影無蹤。

數千騎兵,在草原上跟無頭蒼蠅一樣,到撞。

到呼衍哲哥出發前,依舊沒有找到那些秦人的下落。

有經驗的鵰者,在察看了秦人最後留下的蹤跡后斷言,這些秦人是用著晝伏夜出的法子,一路走山陵和小道南下的。

而茫茫草原,如此之大。

實在是沒有辦法一時半會就確定他們的南下路線。

但,假如這些該死的秦人,一旦走到長城附近,回歸漢朝,得到漢朝的收容。

那麼,整個匈奴帝國,又將迎來一場雪崩!

不知道會有多不堪匈奴迫的部族,會打著『我祖上是秦人』『我祖上是趙人』『我祖上是周人』……諸如此類的借口,南下投奔漢朝,尋求庇護。

畢竟,真要較真起來,草原上的引弓之民,泰半都可以追溯到中國,許多部族的祖先,確實有部分是來自中國的難民或者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來到草原的。

這樣一來,匈奴帝國很可能看要土崩瓦解了。

對匈奴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儘管幕南慘敗,高闕丟失。

但,去年單於西征大勝,劫掠財富無數,人口數十萬,甚至還有總數多達六七千的工匠!

所以,雖然丟了高闕,幕南也損失慘重。

但,匈奴的國力實際上並沒有減,反而增加了。

甚至,若再過數年或者十幾年,匈奴未必不能複製出那些漢朝的神兵利,甚至山寨出漢朝的神騎裝備。

只是……

漢朝,不大可能給匈奴這個時間。

河間地一失,河西就已經門戶大開,居延澤就像一個沒穿服的一般,坦在漢朝馬蹄下。

自榆林塞出兵,騎兵兩日就可以抵達居延澤!

居延澤若再丟,祁連山和胭脂山還有浚稽山,就全部暴在漢朝的兵鋒面前。

匈奴帝國的霸業,一片黯淡!

想到這裏,哲哥就握了拳頭,在心裏發誓:「我一定殺死且之那個叛徒!」

是啊!

倘若他不能完自己的使命,一旦漢朝佔據居延澤,威脅到匈奴的祁連山、胭脂山、浚稽山,整個河西走廊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漢朝雖然很可能對河西地區的地理地貌一無所知。

但是……

匈奴在河西的群山之中,卻有著足夠多的敵人。

譬如那些放羊的奴隸——羌人。

還有在山巒之中,跟羌人一起生活,但卻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向匈奴復仇的小月氏。

這些人,是拚死也會給漢朝軍隊帶路的!

到那個時候,恐怕漢朝在河西會變得跟在長城一樣,如魚得水。

若他們還有且之這張王牌在手。

匈奴帝國的未來命運,恐怕將會跟東胡一般,墜深淵,永世不得翻

「為了大匈奴,我的犧牲不算什麼……」呼衍哲哥在心裏告訴自己:「只要大匈奴能撐過如今這一段艱難時,未來一定可以復興!」

對於這一點,哲哥是毫不懷疑的。

因為,匈奴有西域在手。

西域三十六國,都是匈奴帝國最好的養分補給地。

而如今,單於又打開了西方的財富和資源寶地的大門。

每年一次西征,就可以為匈奴帝國帶回無數的財富、資源和人口。

這樣,匈奴帝國就有了跟漢朝持久消耗、對峙的資本。

只要拖下去,拖到漢朝神皇駕崩,未來,漢匈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正是抱著這樣的念頭,呼衍哲哥,大無畏的迎著那些看著他的眼神,怎麼看都不像友好的漢朝百姓和豪傑,在漢騎的監視下,沿著直到,一直向東。

一邊走,呼衍哲哥一邊打量著這個他前所未見,但早已經聽過自己的父輩描述過無數的富庶的漢朝山川。

這個匈奴人陌生但卻又無比悉的世界。

一路前行,每過一地,他和他的使團,都遭遇了無數仇恨、炙熱、大膽的觀察和跟蹤。

若不是,那支監視著他們的漢朝騎兵始終忠於職守。

呼衍哲哥相信,自己和自己的使團,此刻恐怕已經骨無存。

但,這些漢朝騎兵,也僅僅只是保證使團員的命安全而已。

至於那些刻意的策馬經過,然後丟丟蛋、吐吐口水,甚至冷不丁上一箭的行為,他們幾乎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要這些人不做的太過,他們就懶得去管也不願意管。

這讓呼衍哲哥和他的使團在心深,憤怒無比,人人都在心裏發誓,這個侮辱,即使他們報不了,但他們的兄弟和子孫,卻一定要報復回來。

但是,當第三天,他們穿過直道的一條羊腸小道,進一個恢弘無比的軍寨前時。

呼衍哲哥和他的使團員,心裏的怨恨和憤怒之,消失的一乾二淨。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無力和絕

因為,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從未在匈奴人眼前出現過的飛狐軍的大本營——飛狐口要塞!

飛狐塞,這個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要塞,自古以來就扼守著南北通要道。

飛狐古道從要塞中穿過,狹窄的道路,只容一輛馬車通行。

千百萬年前的地球造山運,使得太上山、常山和燕山,都在此匯,並只留下了這麼一條狹窄而險要的道路。

這條崎嶇的山路,匈奴人自冒頓單於以來,做夢都想要控制。

但,始終不能功。

即使平城之戰前,匈奴騎兵在帶路黨的幫助下,佔領了太原這樣的漢朝大城市,也無法染指此地!

最開始,當哲哥和他的使團,從直道被漢朝騎兵帶著走進這條古道時,他們都興無比。

因為,他們馬上就可以目睹那個他們的祖先夢寐以求,但始終無法窺視的漢朝戰略要點,直接掌控了整個漢朝北方防核心的飛狐塞。

但是,現在,他們人人懊惱。

他們寧願不來,不看這個地方。

也不要目睹眼前的這個場面。

飛狐塞上,旌旗飄揚,營壘佈。

青灰的石磚,鋪滿了飛狐古道的出口。

一位又一位,經百戰,披甲執銳的漢騎,策馬從遠方的寬闊平原演練歸來。

閃閃的鎧甲上,反著耀眼的

長長的可怕騎槍,如同地獄中的魔神之兵,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而此刻,他們排著集的戰鬥隊形,從匈奴使團眼前,緩緩走過。

戰馬打著響鼻,騎士們高高的昂著驕傲的頭顱,蔑視著自己的手下敗將。

甚至有漢朝軍,對著哲哥做了一個割作。

這嚇得曾經自以為沒有什麼能嚇倒他的哲哥,幾乎從馬上掉了下去。

「太可怕了!」直到這支漢朝騎兵遠去,哲哥才鬆了一口氣,然後他就發現,自己的後背和全,都已經了,甚至,他的里也漉漉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