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定音的畫面就出現在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大明天啟五年三月十九的早朝上,當時早朝開始后,姚宗文、楊淵和馮三元等一幫子員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借口遼東軍急,建奴蠢蠢,必須立即拿熊廷弼開刀問斬,以敬效尤,同時鼓舞遼東軍民士氣。而明熹宗自然不得諮詢其他朝臣的意見,可大大出乎意料的事,一直嚷著要殺魏忠賢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錯了葯,竟然回稟道:「皇上,熊廷弼雖罪不容赦,但三堂會審定的是秋決之刑,倘若加刑,有違法典,也有傷天和,所以奴婢認為,還是等到秋決再說吧。」
「哦,忠賢你也認為熊廷弼不宜即刻問斬啊。」明熹宗點點頭,又轉問三法司的意見。魏忠賢則在肚子里嘀咕道:「崔呈秀和楊六奇說得對,現在就殺了熊廷弼,也就沒了借口繼續拉其他東林黨下水,最好還是拖到秋決,說不定又可以借著熊廷弼的案子把幾個東林黨弄下大牢去。」
魏忠賢的話本來已經夠讓人出乎預料,可是接下來東林黨元老鄒元標的話卻讓所有人更加傻眼——鄒元標大聲說道:「回稟皇上,如果要即刻斬熊廷弼,那老臣請皇上先剮王化貞!遼東之罪,王化貞大於熊廷弼,這點早已是朝廷公論,從古至今,那有先殺從犯后斬主犯的道理?現在熊廷弼已定秋決之刑,倘若額外加刑,那王化貞勢必也得加刑,所以老臣認為,要麼就維持原判,待到秋決再斬熊廷弼!要麼就同時決熊廷弼與王化貞,而且王化貞至得加到腰斬一刑!否則的話,朝廷綱紀何在?大明法典的面何存?」
閹黨老大魏忠賢和東林黨元老鄒元標都異口同聲的反對立即斬熊廷弼,金鑾殿上的魏黨員和東林黨員自然是紛紛附和,贊自己老大或者老師的意見,而那些被姚宗文一夥收買了的員見勢不妙,趕也是臨陣倒戈,或是站到魏黨一邊,或是跳出來引經據典的擁護鄒元標。只剩下姚宗文、楊淵和馮三元幾個殺熊核心大眼瞪小眼,戰戰兢兢又無可奈何。見此景,本來就沒什麼主見的明熹宗自然是出來一錘定音了,「好吧,既然諸位卿都反對現在就把熊廷弼問斬,那就等到了秋決再說吧。散朝」說罷,明熹宗又在肚子里補充一句,「朕還得去木匠活呢。」
本來已經傾向於立刻死熊廷弼的大明朝廷議論忽然轉向,差不多是異口同聲的反對即刻死熊廷弼,面對這樣的結果,最鬱悶的不是熊廷弼的老仇人姚宗文、楊淵和馮三元一伙人——而是站在他們背後遙控指揮的陳文范!花了許多銀子卻連一個水花都沒砸起來,暴跳如雷的陳文范立即聯想起張大爺和鄒元標的故事來,狡詐毫不在張大爺之下的陳文范第一直覺就是——這肯定是張好古搞的鬼,蠻子朝廷里,能夠同時拉到閹黨和東林黨元老鄒元標幫忙的人,除了蠻子皇帝恐怕就只有這個張好古了!
「傳令下去,即刻調查張好古的落腳。」陳文范咬牙切齒的命令道:「找到了他的下落,不惜一切代價,殺——無赦!」
宿敵陳文范下了必殺令,知咱們的張大爺小命如何,請看下章。
「崇禎,別急著上吊,隻要把女兒給我,我帶你殺出北京!」 「李自成,這座北京城就留給你了,好自為之吧!」 「多爾袞,我陳越有朝一日必定打進東北,把你滿洲人趕到北冰洋,去和愛斯基摩人為鄰!」 穿越到崇禎末年,遇到了崇禎的女兒坤興公主; 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卻要擔負起整個國家。
天不仁,人不義,將我房子易逼到家破人亡,母親病死街頭...... 賣身為奴進皇宮,忘卻今生是尊嚴,化身惡魔與厲鬼,鮮血責問上蒼天! 凈身前,一夜噩夢變為天閹,...
【系統】+【苟文】、【鹹魚】+【種田】+【雙主】、【搞笑】 我叫夏侯哲,夏侯惇的弟弟,開局成為曹營小文官,並覺醒項羽之力。 但是打仗這種高風險活,只有九成八的把握和送死有什麼區別? 我的人生目標就是低調苟住,混在曹操身邊當條鹹魚安穩過日子。 可最近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曹操拚命給我升官。 不說了我好難過,才升官三天,剛剛居然又從軍師祭酒,升為了丞相。 我叫曹操,不知哪天起,我忽然能聽到一個混子的心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