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83章 母女月下交心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83章 母女月下交心

如練,一對聚離多的母月下心。

大顆大顆的淚珠子砸落,藍氏指著何當歸的左手手心,泣聲問:「那個是怎麼弄出來的?這樣深的一道傷口,一定很疼?」

何當歸經提醒,才注意起自己手心這條寸許長的淺疤,據青兒說,這條疤是在清園裡弄傷的,全部都是孟瑄的錯因為他沒看好才讓燙傷自己。何當歸自己倒不覺得怎樣,祛疤之法也有幾種,只是還沒騰出手來弄,於是哄母親說:「早就不疼了,而且老輩人不是常說,手心兒有痣聰明,手心兒有疤福長,我倒覺得帶著好呢。」

藍氏聽這樣勸,淚水落得更急了,何當歸只好停止分葯,靜等哭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又勸道:「母親現在是二重,大喜大悲都不利於胎息,您就算不為自己想,也好歹為肚裡的孩子想著些。您和聶叔叔都不是年的人了,這一胎對你們非常重要。」聶淳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可他也是一個男人,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子嗣之事。若是這一胎可以順利生產,聶淳會金盆洗手,從他的黑道事務中徹底出來也說不定。

藍氏的一雙羊脂白玉的素手,疊著擱在大幅凸出的腹部,面上籠著一層做母親的人特有的月白暈,只是,擔憂的語氣里仍有掩飾不住的喜悅,道:「現在說這些還早,能否平安生出來,還是未知之數呢。」

本就對早幾年時對何當歸這個兒的不聞不問而愧疚,尤其是那時就如鬼迷心竅一般,一心撲到那個何阜上,予取予求地全奉獻給那家人,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親生兒。

一心想跟何阜全家組一個圓滿家庭,直到了一塊「孩子」拼圖時,才想起兒何當歸來。從農莊上將兒接來,也完全是為了拉攏何阜的心,等何阜一走,心灰意懶之餘,也沒心兒的事,往娘家一丟就走了。彼時的羅家人也不再理論這個小孩兒會影響娘的「清譽」,也就呵呵一笑收下了。

Advertisement

可羅東府這個地方有多難呆,裡面的人上至趙氏董氏、下至丁熔家的等僕役說話有多難聽,當家的二太太孫氏有多刻薄寡恩,藍氏是親驗過一兩年的,又怎麼可能想不到,一個正兒八經的姑太太,在生母大柴老夫人存世時都覺得羅家難住,更遑論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表小姐。十歲齡,寄人籬下,又沒半個知冷知熱的長輩看顧,幾年住下來,有多艱難可想而知。

然而一向以丈夫為中心軸轉的藍氏,自從缺了「軸心」之後,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轉好了,又豈能顧上後揪著角的小兒往哪兒轉。當時的真就像鬼附一樣,嫁了何阜之後,生活的重心全系在那個男人上。湯嬤嬤績姑娘等外人,都私下裡悄悄勸,俗語道「財不白」,適當收斂一些,帶著何阜一家過些略清貧的日子,一則是細水流長的意思,二則可以試試他們的心,是不是正經過日子的心。可是完全不聽,連先父的幾件生前也跟何阜一起品鑒,最後吃了大虧,什麼都沒了。

以為這輩子就完了,打算住在三清觀了此殘生,誰知清凈地也有不清凈的時候。

卻說皇帝朱元璋的的侄子朱守謙,是唯一一個非皇子的明朝藩王,封靖江王,就藩桂林。但就藩僅三年就壞了事,被皇帝廢為庶人,安置到種田。朱守謙在那裡怨聲載道,曾作怨詩:「不車馬之嬉遊,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飾之高樓,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於桑林。」

皇帝從錦衛口中聽說了這首詩,大怒,從此不喜這個侄子。七年後勉強復了朱守謙的爵位,徙鎮到雲南去,不久有人進讒,老皇帝二話不說就二廢了朱守謙,囚於京師。不久之後朱守謙死於獄中,老皇帝又悔不當初起來,想起他早年戰死的大哥只留了這一脈骨,再想起侄兒朱守謙從五六歲就繞在膝下喚「叔爹」,老皇帝就老淚縱橫。

然後皇宮裡就開始鬧鬼,經年不斷。從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三十一年,「靖江王朱守謙的鬼魂」時不時就在皇宮裡個臉兒,每次都嚇尿一票人,弄得朱元璋不堪其擾,十分愁苦。今年洪武三十一年的春節,揚州第一次小地的時候,朱元璋就噩夢頻頻,被他侄子的鬼追求了一個月,弄得他都不敢睡覺了。

恰逢揚州天地異象,朝中就有好事者說,揚州的人多為富不仁,當的中飽私囊,致使天怒人怨才降下天罰。又有人說,當年靖江王朱守謙就是在揚州出世的,死後本該落葉歸揚州土下,才能平息他的怨氣,奈何一沒葬對陵墓,二是揚州的土地不潔凈,靖江王的英靈不安,才鬧出這麼多事來。

這些話在平常人聽去,純屬無稽之談,可老皇帝隔日又做了個怪夢,夢見他昔年裡一度最寵的故貴妃玉則,通著素翎羽,輕盈地站在半空中降雪,口念怪詞一串,接著,皇宮裡乾梧殿的大門就崩塌了,有幾道銀從門檻下方出。然後夢境從這裡中斷。

夢醒之後,皇帝命人了乾梧殿的門檻,什麼都未發現,只是地底下的木質部分蝕壞了。而且是一道號稱「惡水不浸、萬年不壞」的鐵木做的門檻。

這個怪夢被一干飽學、有識之士解釋了一通,又和揚州的天地異象扯上關係,於是睡眠不好、滿肚子起床氣的皇帝,一道聖旨丟給揚州知府韓扉,命他在一個月解決揚州天怒人怨、以及皇城被揚州的怨氣「波及」的問題,否則罷抄家。

韓扉被嚇尿了,這麼一道虛無縹緲的皇差,他娘的要怎麼辦,咋樣算是完任務了,咋樣又算怨氣仍不消散?他又不是神仙又不是道聖,怎麼能從揚州遙控京城皇宮不鬧鬼?

於是韓扉躺在床上裝癱,希博取個同分,皇帝再覓他人作出氣筒。而他的兒子韓放適時而出,先攜聖旨走遍四鄉八野,拿著當令箭,將全部的出家人都拘到府衙唱經。因為跟皇帝釋夢的「高人」個個都是出家人,先把這些人的管一管,也能爭取些鬆時間。

然後,這些出家人中真有個高人,掐指一算,算到了此事的解決辦法。他說揚州有一善門之家,積德太多,因此神靈護佑他家祖墳,可延綿幾十代不壞。而靖江王之所以靈滋擾皇城,就是因為他的棺木蝕壞了,在地下不安寧,才上界來作。而且,這也應了皇帝做完夢之後去挖門檻,發現鐵木腐爛一事。門檻爛了,就是棺木壞了。這位高人還算到,那家善人非是別家,而是醫藥世家羅家。

韓扉讓人一查,果然如此——羅家的祖墳不的半點兒影響,周圍的十幾座墳都塌了,就他家的完好無損。於是他大喜,寫奏摺差,說將靖江王的墳遷進羅家寶地就萬事大吉了。皇帝又讓人一查,媽呀,靖江王的棺木從地下起出來一瞧,整個兒一副朽木了,才六年工夫就盛了半棺的惡水了!

於是韓扉去羅家做思想工作,同時,皇帝火速下旨,靖江王朱守謙的嫡長子朱贊儀即日啟程,把其父的墳從桂林遷到揚州郊外,善門羅家的那個蘿蔔坑裡。

這些朝堂大事,原本跟山上觀里的心灰意冷、日日茹素的何當歸之母藍氏扯不上一錢關係,哪怕外面的人把天給掀了,又礙著什麼?可是,不知是哪輩子里的冤孽,那個小靖江王嫡長子朱贊儀,發了個宏願,遷父墳這一路上,要見山拜山門、遇廟燒高香,以彰顯孝道。於是他就燒香燒進三清觀了,還對藍氏一見鍾

藍氏本是個極麗的婦人,細膩宛若白瓷,素麵朝天的時候也是柳葉彎眉銀紅口,再配一道服,頗有幾分仙姿。可今年三十有三,不,又兼心寬胖,因此小腹有些發福,雙下也出來了一圈兒。

這樣一個徐娘半老的,怎麼能引起閱盡桂林的靖江王的興趣,還罷不能,為了而留宿三清觀數日,如今已為一個不解之謎。可是,當藍氏從的禪房裡出來,撞上小靖江王來抓的手,要跟他同回桂林靖江王府榮華富貴時,藍氏心中非但無一喜悅,還被這個邀請嚇哭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