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47章 吾愛當歸親啟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47章 吾愛當歸親啟

——吾何當歸親啟。

何當歸長脖子去看,瞧見了這七個字,頓時兩邊兒的眼皮一塊兒跳,心中生出一種不好的預。這個七個字的字很眼,分明就是朱權的筆跡。再加上死的那些人,全部都是的……

段曉樓看完了信封,又看一眼何當歸,最後擰著眉頭把信收進袖子里,又出底下那一封信封上沒有署名的信,抖開看了,是一長溜名單,每個名字的旁邊都有人頭肖像,一共十九人的長長名單,赫然是那一袋子死人頭的死亡名單。全部都是寧王府的姬妾,上至謝王妃,下至熙嬪,還有們的仆婢之流。

何當歸比照名單,對了那一袋子人頭,發現名單上還有周菁蘭和徐四娘的姓名與肖像,人頭共十七顆,只了周菁蘭和徐四娘二人。大約是因為那二人死於水難的緣故吧。

好慘烈的死法,好兇殘的手段。是誰策劃了這十多起案?他這麼做的目的又何在?

何當歸不敢往下想去。只因為,這信封里的筆跡,還是朱權的。而那些死去的人的面容,都十分有印象,無一不是前世跟有過大過節的人。謝王妃和萬妃自然不必說,一個份尊貴,一個資歷老,當年都不如在王府的特權多,這二人自然深深不忿,明裡暗裡給小鞋穿,最後一次,就是被冤枉私通男人,被關押水牢那次。這二人都曾經推波助瀾,挑起朱權的怒火,謝王妃大約還了幾個偽證。

古嬪跟結仇最深,是因為懷孕不足月時被古嬪推倒,早產生出的兒先天不足;

劉氏是早年在王府的一個妃子,因為設計冤枉盜,趁機打了幾十背花,行刑之中朱權趕過來,然大怒,將劉妃降為劉嬪又罰了足,過了幾個月,劉嬪悄然死去不提,而現在這個劉嬪,已經是「第二回」死了,死法慘了幾倍;

Advertisement

至於熙嬪,跟倒沒什麼大仇大怨,只是太壞,什麼場合都炮轟,大意是說貧家出,所以天,盡用些們大家閨秀做不出的不堪手法去迷朱權,才會盛寵不衰云云。聽后十分委屈,曾向朱權哭訴過,朱權安幾句就罷了。不過,「告狀」半年之後,熙嬪進香路上墜崖而亡——現在這個熙嬪,也是「第二回」死了。

何當歸心驚跳的是,那些死去的監、嬤嬤、丫鬟的人頭,也全都是前世里,曾經開罪或傷害過的人,而且皆是當著朱權的面發生的事。

其中七個都是謝王妃的嬤嬤、丫鬟和監。王嬤嬤、金嬤嬤二人是親手往嗓子眼裡灌熱炭的那兩個;張太監是在王府時,勢利眼瞧不起人,以的服飾寒酸、不合規製為由,不參加各種有朱權出席的宴會,後來承寵,朱權問怎麼以前在王府從未見過說出了這段緣故,朱權當時生了氣,可謝王妃知道后力保張太監,朱權就沒再深究;另四個丫鬟嬤嬤,多多都對過傷害,有一個是在的茶碗里下毒,當場被查出來,不過,謝王妃是個「仗義」的主子,當年揭出那些事來,這些人都沒有到應有的懲罰。

剩下的幾個人的臉,何當歸也認識,是萬妃和古嬪的陪房丫頭。

後來那些失寵的日子裡,萬妃等人怕朱權還會回頭找,有心來一個「牆倒眾人推」,口號是「失寵一何嬪,幸福千萬家」,於是們紛紛引薦自己房裡的丫頭給朱權。萬妃是跟隨朱權最早的妃嬪之一,陪房丫頭早老梅幹了,於是萬妃讓人重金在江南採買了不,琴棋書畫樣樣皆,送給朱權以娛視聽。果然,朱權至此廣播恩寵,再也不專寵一人了。何嬪的「強秦」一倒,寧王府進群雄割據的「戰國時期」,周菁蘭趁勢坐大,把持住一切關隘要權,設計害死了

想到這裡,何當歸倒冷氣,這些都是前世仇人的頭顱,再結合另一封信上「吾何當歸親啟」幾個字,讓不由不疑心,策劃殺這些人的,是之前佔據朱權的前世朱權。這樣,也說通了他為什麼將府里養尊優的妃子派出去,上什麼礦上去巡查。朱權本人瞧不起人的能力,覺得們是草包,從來不人辦事,

而聽方才司馬明月跟朱權說的那些話,這些人全是最近十幾天里,被朱權以各種理由遣出王府去的,也就是說,發號施令的人,也是前世朱權。

他這麼做,算是在幫報仇雪恨嗎?還用上了東廠的人,用了如此兇殘可怕的殺人手法。

前世里,東廠也有人,只是研製的不功,只弄出幾個半品,所以其兇名沒有聞達四方,人的印象也不深刻。直到死前那一兩年,東廠用藥淬鍊人的方法才取得了重大突破,煉出了上百名銅筋鐵骨的人造高手。而今世提前了將近二十年,人就冒出來了,莫非就是前世朱權在背後搗鬼?他要擴充實力,加快稱帝步伐,因此選擇同東廠曹鴻瑞合作,把淬鍊人的正確方法告訴對方,以拉取這個強有力的外援?

要真是這樣,那就太可怕了,大量的恐怖殺人機,正在被東廠無限制造。而且曹鴻瑞選擇的合作對象是寧王朱權,所以除了許拿去給皇帝「參觀」的人,多數用於曹鴻瑞與朱權私下易的人,定然是製造出來的,是一支不皇權監控的殺戮戰隊。就拿眼前這個被朱權擊斃的人來看,他的輕功已經不遜於段曉樓的程度了,就算段曉樓當時沒有拖累著,真刀實槍地跟人打,倘或不知人的罩門,也不見得能輕輕鬆鬆地勝而殺之。

如今前世朱權雖死,可今世的朱權還活著,不知道他對於跟東廠的這筆易了解多,又有多大的野心和胃口。就算朱權這頭被掐滅了,京城裡面,大太監曹鴻瑞還在,那些武功可媲頂級高手的人還在,真是骨悚然。

何當歸進一步想到,曹鴻瑞義子「吃人魔王」曹剛直到揚州的那些日子,揚州城中各就開始丟小孩兒,甚至連一些有嚴守衛的大戶人家也在家裡走失孩,難道從中作祟的,就是這種行迅如閃電、又有著野的敏捷的人?那麼說,竹哥兒韋哥兒他們都是……

想著這些事時,面上神的晦暗,替,看得孟瑄一陣疑心。因為段曉樓收起的那一封信的信封上,「吾何當歸親啟」七個字,孟瑄他也真真的瞧見了,與這一張「死亡名單」上的字跡一模一樣。他心中說不出是什麼滋味,一時怔在那裡。

「咦?將軍你瞧,」段曉樓的屬下突然說,「這名單背後的紙角上,也有字畫,也畫著一個人!」

「真的!」另一屬下說,「這個畫,畫的就是這名小姐!」他手指向何當歸。

段曉樓依言翻轉過「死亡名單」,果然見背面的紙張一角上,畫著何當歸的本肖像,旁邊還註明:何當歸,青長發,揚州清園。

段曉樓的屬下分析道:「正面的紙寫滿了,因此這個就寫在了紙背面,再加上剛才人追殺這何小姐的兇惡行徑,說明也是死亡名單上的其中一人,而且是這二十人中唯一倖存的一個。要不是將軍神勇無敵,寧王又見義勇為,這何小姐也要步那十九人後塵了。」

若是沒有那一封署著「吾何當歸親啟」的信封,孟瑄當然也願意這樣想,可那「吾」兩個字,忒刺目了些。究竟這些人為什麼會被人殘殺,何當歸……又為什麼對人有如此清楚明了的認知?他不願往下想,可又管不住自己不想下去。

一個人頭一個人頭地點過去,孟瑄突然說:「了兩個人頭,這裡只有十七個人頭。」

因為人頭沾著污,多數面上有傷,不好辨認,所以段曉樓的屬下走過去,低聲問司馬明月:「我剛聽寧王和你說,死者全是寧王府的人,是不是真的?把名單給你們,你能否找出倖存的兩個人是誰?」

司馬明月點頭,跟那人一起對著人頭點了一遍名單,又瞧著名單了一回人頭,不多時就找出缺失的兩顆頭的主人,道:「周側妃,還有的陪房徐四娘,就是跟死去的古嬪一起被遣往臺州的兩個人,們兩個都不在這裡面,想必是幸免於難了。還好,咱們在這裡擊殺了這個兇徒,們的危險自然也就解除了。」

「沒有,們兩個也死了。」

孟瑄和朱權異口同聲地說出來。朱權是剛遇見古嬪時聽說的,而孟瑄是救了古嬪之後聽哭訴,說與周妃出來這些日子,走了多天的水路,一星半點兒意外都沒發生過,而就在遇上何當歸的第二天夜裡,周妃神神的出門,擔心周妃的安全,另找船跟在周妃的船後面,沒想到突然就走進了大漩渦里。

古嬪的本意是對孟瑄說何當歸的壞話,讓孟瑄冷了何當歸,來跟好,因此言下之意說的分明,基本造出了事實——何當歸指了一條黑路給周妃走,們於死地。

孟瑄當時聽后自然不信,覺得何當歸跟周妃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更兼天秉善,怎麼會做這樣的事?可現在,聯繫起眼前的種種況,還聯繫起晌午遇上何當歸,站在書攤邊上,手持一本《水經注》……孟瑄心中越想越堵了,有三分懷疑何當歸,又不明白這麼做的機是什麼。在他從水中救起古嬪之前,何當歸併不知道古嬪就是夢姑呀,就算知道了此事,他跟古嬪也沒什麼糾葛,不至於走到殺人這一步吧。

朱權走過來一看名單,跟司馬明月換一個眼神,彼此都是滿心困。他們都認出來,字跡是朱權本人的。而朱權顯然不記得自己寫過這樣的東西。細細研究字,不是仿造的字跡,就是他本人的字,一分不差。

用他的字寫了一張死亡名單,收在一個上,治死了他不嬪妃。這背後有何玄機?朱權實在想不出來。

這時候,段曉樓的一名屬下忍不住提醒道:「將軍,還有一封信呀,說不準就是賊人之間互通消息的書信,何不拆出信來,給寧王他們也傳閱一回,對破案也有幫助。嗯?那封信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