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二百四十章 怪事(一更)

《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二百四十章 怪事(一更)

 今日的昌平郡王府極熱鬧。

 魏氏知道顧氏回京,也早早就等在郡王府中。

 顧懷章中午從樞使府出來也沒回家去,徑直來了郡王府。

 一家人團團圓圓,姜氏有從外頭了席面。

 中午吃過飯,姜氏和魏氏又拉了顧氏往上房院去說話,底下小輩兒們圍著姜元徽往小花廳那邊去閑聊。

 郡王府中早就收拾出了兩院,預備著給顧氏和姜元徽今晚住下的。

 趙然瞧著姜元徽面紅潤,比他當初跟著往幽州赴任那會兒氣也要的多,便笑著打趣:“我瞧你在幽州待得久了,氣倒比在盛京要好得多。

 總聽人說遼東苦寒之地,生活在那邊就是純粹罪的,我看倒很適合你。

 可見你這子骨孱弱,說不定是富貴病。

 從小到大在京中太順遂安康,反倒越發養的不好。

 去了幽州那地方,雖說養的也仔細,到底要磋磨人些,我看這樣好的。”

 姜元徽聽他這話只抿笑。

 他都還沒開口呢,趙策誒的一聲就把話接了過來:“那照大兄這意思,改三表兄這輩子都住在遼東那邊別回京中來啊?”

 趙策是年紀小,有時候說話不過腦子,心直口快的,心里想什麼就直接說什麼,也不管這話對或是不對,畢竟沒有人真的跟他計較什麼。

Advertisement

 也是知曉他自己本并不是那樣的意思。

 趙然瞪他,他猶不自知:“那也不啊,舅舅一家都要回京職,早晚的事兒啊,難道三表兄一個人留在幽州那邊啊?

 我看他如今子骨好的,要我說,還是盛京風水最養人。”

 他一面說著,又揚著音調誒的向姜元徽:“蘇杭也好!不怪人家都說人間天堂看蘇杭,確實是好。

 我去了大半年,到現在都還惦記著,得想個法子,等過兩年得了空,還得去一趟!

 三表兄沒有去過蘇杭那邊吧?你倘或去過,保管你難以忘懷!”

 姜元徽仍舊笑,順著趙策的話說沒有:“長這麼大,要不是阿耶赴任幽州,阿娘不放心把我留在京城,我得跟著一起去,真是一次遠門都沒出過。

 蘇杭是好,聽人家提起,戲文話本中談及,那是人間仙境一般的去,是好地方。”

 他眉宇間一片和:“看來是不假,你只去了大半年,在外游歷一番,到如今回了家還念念不忘,可見確實引人流連忘返。”

 姜莞撇著就打斷了:“三兄才回來呢,你攛掇著他了心思往外面跑。

 回頭他真要去蘇杭那邊小住一陣子,從京城跑了,你賠我阿兄給我?”

 趙策連連擺手:“阿姐你看你,這話就不對了……”

 “閉吧你。”趙澤輕斥他一聲,攔了他的話,轉而去問姜元徽,“在城門口的時候聽舅母說了一,你們回城路上耽擱了會兒,是遇上什麼事兒了嗎?”

 姜元徽本來就不在意趙策那些話的,見他被趙澤攔住,索也不再提。

 他順著趙澤的話就轉了話題,頷首說是:“說起來這事兒也怪巧的。本來不是一大早就先派了奴才進城來告訴,說是不過時便抵京了。

 結果半道上遇見個為人追趕的小娘子,從道上撲出來攔了我們車馬的,后有七八個二十出頭年輕力壯的郎君追趕著跪在我們馬車前面,一口一個救命的喊著。

 阿娘見實在可憐,打發人把救了下來,又細細的問過,把那七八個綁了送到管轄縣衙去。

 那小娘子也跟著我們一起進京了。”

 怎麼還一起進京了?

 方才在城門口也沒看見人啊。

 姜莞下意識蹙攏了眉心:“這是怎麼話說?青天白日的,怎麼還有人在道上追趕良家小娘子不嗎?”

 姜元徽嘆口氣說是:“好像是說前陣子阿耶得了急病,花了家里的銀子也沒能治好,撒手去了,留下一個。

 的時候阿娘就過是跟阿耶相依為命長大的。

 如今只有一個人,阿耶的后事,又沒銀子。

 本來也是好人家長大的孩兒,做不來賣葬父的事兒,與人為奴為婢倒沒什麼,要是被著去做人妾室,了人家養在外頭的玩打心眼里接不了。

 后來實在沒了辦法,找了們縣里的有錢門戶借了二兩銀子,一則打點阿耶后事,二則一個孤也得過生活。

 據自己所說,紅不錯,是可以做了繡品拿出去賣的。

 那二兩銀子本說借用三到六個月,辛苦些,多繡些繡品,哪怕價錢便宜點,也能攢夠二兩銀子把錢還上。

 結果誰知道主家臨時變了卦,又年輕不懂事,借銀子時候沒有跟人家簽訂契書。

 如今紅口白牙的翻說,是最也說不清楚。

 那戶人家要霸占做妾,不肯,只能跑出來,慌不擇路就上了道。

 正好遇上我們的馬車,不認得,卻瞧得出華貴,想馬車上坐著的必定是貴人,這才放手一搏,上前來求救命。”

 這事兒怎麼能說是巧。

 分明是怪。

 但是乍然聽來,又仿佛嚴,尋不出半點錯來。

 姜莞聽得直皺眉。

 趙然跟趙澤兩兄弟對視一眼,也沒說話。

 還是姜元瞻抿了抿,問他:“阿娘把人帶回京城來,安置到咱們家里去了?”

 姜元徽說對:“阿娘說小姑娘家天可憐見,如今也沒地方去,阿娘雖然替出了頭,暫且解決了后的麻煩,又是持沛國公府手令把人送縣衙去的,可是回了家中,保不齊還得有人上門找麻煩。

 既然遇上了也是一樁緣分,先把帶著一起回來,等回家安置下來,再料理的事兒。”

 他一面說,一面嘆了口氣:“二兄還不知道阿娘的子嗎?最是個喜歡管閑事的。路遇不平,沒有當場吩咐掉頭,轉去那小娘子家住的縣鎮,替解決此事,就已經很不錯了,只是把人帶回京來,實在算不了什麼。

 你們方才沒見著人,是跟在后頭元春幾個的車上呢,這會兒跟著管事的回了家,阿娘特意代了劉媽媽,好生安置來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