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乾隆后宮之令妃傳 263 愿望里可有我

《乾隆后宮之令妃傳》 263 愿望里可有我

 弘歷的目在太后與紅上來回,而皇后卻只看著他,丈夫對紅惜從前還會遮掩避嫌,如今時不時就難以抑制地流出來,這麼多年他邊那麼多人,魏紅真的與眾不同。

 華嬤嬤派宮取來坎肩送給令嬪,紅再次叩拜后才接下來,倒也不必此刻就穿上,那樣會顯得輕浮,便只恭恭敬敬地收下后就退回原。皇帝與太后又說了幾句話,這才讓眾人散了。

 一直以來,太后與令嬪的關系勢同水火,即便凝春堂一事知道的人極,但謠言紛紛加上從前的糾葛,這兩個人是絕走不到一塊兒的,妃嬪們還時常企圖挑唆太后厭惡令嬪,好將令嬪驅逐。但上回皇帝從天津歸來后,負氣一般拋下所有人獨寵平湖秋月,太后就一聲不吭,加上今日在眾人面前表現親和,不有人想,魏紅是不是連帶著太后也要迷上了。

 帝后留下再多陪了太后一會兒,太后本想就令嬪的事說幾句,但見兒子媳婦眼眉傳和諧,實在不想大煞風景的提起什麼魏紅,母子三人說會兒話,皇帝與皇后便雙雙離了寧壽宮。

 他們這一走,太后才拉下臉,問華嬤嬤:“弘歷這是唱的哪一出,沒頭沒腦的,把魏紅丟給我照顧?他就不怕我把人還給他時,缺胳膊缺?”

 嬤嬤笑道:“主子,奴婢瞧著,皇上就是怕令嬪娘娘缺胳膊缺兒的,才把人給您呢。您答應了要好好照顧令嬪,可不得全須全尾地還給人家?”

 太后怒道:“他竟這樣看待自己的親娘,若非事出有因,若非為了他和安頤,我是那麼惡毒的人嗎?”

 嬤嬤卻勸說:“皇上這樣做,已是大大地周全了您的面子,無論如何您都是高高在上的,不求著您,難道還冷下臉來威脅迫不?皇上是用心思了,顧全您的面,在乎皇后娘娘的,至于令嬪,那是他心尖上的人,你非要去拉拉扯扯的,皇上能不心疼嗎?您看今天這樣多好,令嬪娘娘謙卑溫順、大方得,到底這麼多年長了心智,也知道和您過不去不會有好。”

Advertisement

 華嬤嬤苦口婆心說那麼多,太后才算咽下一口氣,冷冷地說:“說句公允的話,長得這般傾城姿,卻低調毫不張揚,若不是心機深重做戲給人看,那麼這樣的品格也實在珍貴。你看嘉妃,仗著幾分姿,就輕佻浮躁毫無大氣,我是皇帝看久了也厭了,若非皇后讓妃嬪自行養阿哥們,我真想讓孩子們都去阿哥所,跟著那樣的親娘,能有什麼好。”

 嬤嬤見太后不再針對令嬪,暗暗松口氣,自覺皇帝今日這樣做極好,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把令嬪給寧壽宮,皇上出行的日子里,若有什麼事,那都是寧壽宮的不是了,太后那麼在乎面的人,哪怕再要對令嬪手,也不會在這幾天里。

 “不過弘歷竟然要帶安頤單獨出門。”太后欣地說,“看見他們夫妻恩,我實在安心,怕就怕弘歷被,一時糊涂做出搖皇室本的傻事。”

 華嬤嬤不語,太后則繼續念叨:“我曾與安頤說過我當年的心思,然而先帝不喜好,就是用他也改變不了什麼,我是命好遇見那樣的機會,才有弘歷的今天。倘若當初皇后再有嫡子,我和弘歷可就……”

 嬤嬤驚道:“主子,這話不提也罷。”

 太后搖頭道:“可弘歷是會為搖的人啊,我怎麼能不為他們心。”

 此時延禧宮里,紅帶著太后賞賜的坎肩歸來,讓櫻桃好生收進柜子里,櫻桃翻了翻面料,笑道:“倒也不是什麼貴的裳,既是太后娘娘年輕時的,可見那會子太后在王府里的地位……”

 “多。”紅責備道,櫻桃嘻嘻一笑,去收好坎肩便來為紅拆下沉重的頭面,說起帝后出行的事,憂心忡忡,“即便如此,奴婢還是不放心,誰知道太后今兒賞您坎肩時,心里是怎麼個想法。主子,您求皇后娘娘答應,讓富察福晉進宮來陪您可好。”

 “如茵為外命婦,豈能無事留宿宮?即便皇上不在家,也很不合適,園子里規矩相對松散些,紫城里可不。”紅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如今妝也濃了,首飾也越發華貴,還記得自己剛進宮穿戴好宮裝時清秀稚的模樣,如今鏡子里的人已完全不同。

 “說十來天,真是人懸心。”櫻桃干凈利落地為主子挽起長發,只一支簪子便能支撐青如云,去紅許多辛苦。

 紅心滿意足地左右看了看,瞧見鏡子里的櫻桃繃著臉,轉輕輕一把道:“傻丫頭,不會有事的,我跟著愉妃娘娘,得太后許多心思,愉妃能這麼多年在寧壽宮吃得開,又豈單單是因為太后喜歡,皇上這一次當眾把我給太后,錯不了。”

 櫻桃不敢安心,必然要等皇帝歸來,才能松懈神,此刻更念叨一句:“重節就在眼前了,不知皇上今年會如何為您慶賀生辰,怕是忙著準備出門,顧不過來了。”

 紅卻道:“如今我已不在乎什麼生辰,和皇上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每天都是好日子。”

 且說紅的生辰是重節,本就年年都被節日的習俗搶去風頭,與其說紅在乎,不如說皇帝對此十分看重,今年更是勻出所有的時間來延禧宮陪伴,而給紅最大的驚喜,卻是佛兒在那天會爬了,結果皇帝只有在一邊看著紅逗孩子的份兒,紅還抱著孩子說:“佛兒看,皇阿瑪吃你的醋了。”

 那一陣子,宮的氣氛如秋高氣爽的氣候般適宜自在,連帶皇帝對其他妃嬪也能雨均沾,可見太后的態度左右著許多事,見這樣的景,太后也暗暗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正確。

 轉眼便是帝后出行的日子,皇后臨出發前又幾乎要改主意,實在舍不下小的七阿哥,可已經到這個節骨眼兒不能打退堂鼓,翌日到底著頭皮上車離宮。可皇后儀仗走出紫城時,皇后竟忍不住哭了,直到半程休息,弘歷來見,才發現妻子紅著眼睛。猜想是想念七阿哥,皇帝好脾氣地說:“要是實在放不下,這會兒回去也,朕不怪你。”

 丈夫如此心,皇后更不能搖,還是決意隨君同行,而真真走出一兩天后,看著山山水水,漸漸心境平和,終于不再牽掛。

 五臺山層盤秀峙,曲徑縈紆,靈岳神溪,非薄俗可棲,歷來是皇家禮佛圣地,康熙爺、雍正爺曾多次造訪,民間甚至還有傳說,言順治爺并非英年早逝,而是在此出家修行。

 一路上,帝后本分輦而行,皇帝唯恐妻子思念兒暗自垂淚,離開京城后便與同輦,皇后雖有卻輦之德,可畢竟正位中宮,本就是這天底下唯一一個有資格站在皇帝邊的人,于是一路行來,聽弘歷說許許多多傳言,提到順治爺的傳說,皇后不嗔他:“你都這樣說,難怪百姓們要那樣傳言,實在不正經,往后永琮可不許學得這樣的病。”

 弘歷笑道:“永琮自然要比朕更強,這江山才能代代相傳。”

 皇后笑:“永琮一定要比皇阿瑪強,不過之上,就不必了。”

 弘歷睨一眼:“佛家清凈之地,提起什麼,永琮還是朕來教得好。”

 有說有笑,帝后如尋常百姓家的夫妻出遠門,沒有旅途辛苦,更似一日千里,不知不覺就到了五臺山下。

 歷經辛苦爬上山,于大雄寶殿禮佛,帝后拈香行禮虔誠祝禱,皇后一朝服莊重肅穆,立于佛像之前,往佛祖慈容,心似被滌干凈,幾分雜念從眼中順著淚水浮起,盈盈含淚雙手合十,默默為自己年的孩子祝禱,為帝王江山祈福。

 禮畢,皇帝攜手文武大臣一覽眾山小,待皇后稍事休息后,又來接皇后到四走一走,這里曾有先祖的足跡,康熙爺、雍正爺都曾親臨,弘歷說:“朕兒時聽皇祖母講往事,年輕時就陪康熙爺來過五臺山,還有一次南巡途中登泰山,其他妃嬪皇阿哥都半途放棄,只有皇祖母一人陪著康熙爺登上山頂。你也見過皇祖母,那樣弱之軀登上五岳之巔,想想也不可思議。”

 皇后憧憬著說:“可后來,皇祖母就與康熙爺相伴了一輩子。”

 弘歷轉,聽出妻子的心意,道:“待永琮長大一些,朕便帶你南巡,我們也去登泰山。”他的大手掌將皇后的手護在掌心,“安頤,朕也會和你伴一輩子。”

 皇后莞爾,笑問:“皇上在大雄寶殿,祈了什麼愿?”

 弘歷笑道:“說出來可不靈了,朕藏在心里便好。”

 皇后聲問:“那愿里,可有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