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絕色醫妃不好惹 第七百二十三章 通敵叛國

《絕色醫妃不好惹》 第七百二十三章 通敵叛國

 太子和小公主早就由昭和帝的心腹給抱了下去,殿觥籌錯,大臣們互相吹噓的同時也不忘恭祝帝后二人。

 陳國公與恒王的坐席正巧是面對面,二人都能十分清楚的看到對方眼底的神

 就在宮宴進行了一小半的時候,陳國公朝著恒王使了個眼后忽然起走到中間,面對著昭和帝便直接跪了下來。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將在場的眾人都震的說不出話來。

 殿竹聲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慢慢停了下來。

 眾人的目都落在了陳國公那蒼老卻并不佝僂的影上。

 今天是太子和小公主的好日子,這陳國公是那弦不對了,要在這個時候鬧幺蛾子?

 昭和帝淡淡的放下手中的酒杯,眼神隨即落在陳國公的上。

 “陳國公這是做什麼?”

 “啟稟皇上,老臣知道不該在此時驚擾皇上與娘娘的雅興,只是有一件事,老臣憋在心中許久,一直不敢告訴皇上。

 可老臣煎熬多日,為了南蜀,為了皇上,老臣還是不得不說。”

 “行了,這些冠冕堂皇的場面話陳國公就不用多說了,朕的耳朵都要聽得起繭了。

 你有什麼事直接當著眾位卿的面說出來便是。”

 陳國公稱了句是,銳利的目直接掃向斜上方的君陌玄。

 “是有關玄親王的事

Advertisement

 老臣奉命回來之時,曾沿途聽說玄親王從青州城備軍帶回了一個人,并稱其是此次與北蜀戰事中的細。

 老臣初聽此消息之時并未多想,臨戰叛變,賣國通賊本就是斬頭的罪名,只當玄親王是將此人押解回來由皇上理。

 可誰知老臣抵達雍都城之后卻發現城中幾乎沒有一人知曉此人的存在,萬般疑之下,老臣派人悄悄去調查了玄親王在青州與州發生的事。”

 聽到這里,眾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派人調查玄親王?!

 當真看不出來陳國公這個半截子都了土的人還有如此魄力啊!

 陳國公并不理會那些落在自己上的雜,心中冷笑一陣,說出的話更是擲地有聲。

 “老臣查到,此人名為徐西,他確實做下了通敵叛國之事,但卻是人指使。

 而徐西的幕后主使,正是玄親王!”

 “陳國公,這話可不能說啊!”

 “是啊!玄親王對南蜀可是忠心耿耿,陳國公你可不能將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安在玄親王的上。”

 “……”

 陳國公的話音剛落,便有不正直的員站出來維護君陌玄。

 有些不敢盲目嗆聲的員雖然沒有而出,但心里卻也是相信君陌玄不是會做出通敵叛國之事的人。

 而陳國公對于這些人卻是十分的滿意:

 他們越是沒有原則的維護君陌玄,只會讓上面那一位越發的忌憚君陌玄罷了!

 陳國公不的抬頭去看上首昭和帝的臉,果然在他眼中看到了越來越深的鶩。

 他心中更是有了幾分底氣,聲音也揚高了幾分。

 “各位何必如此急著替玄親王洗清罪名?

 我說了這麼多,你們可曾聽到過玄親王否認了?”

 陳國公這兩句話功讓那些幫著君陌玄的聲音慢慢歇了下去,大家的目不約而同的看向殿中最為耀眼的那一抹紫影。

 只見君陌玄慢慢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十分優雅的拿過一旁的帕子拭了一下,這才看向了陳國公。

 角漾著笑意,但眼底卻滿是森冷寒氣。

 “證據呢?”

 “證據不就在玄親王自己的府上嗎?

 玄親王若真的問心無愧,又為何遲遲不帶細徐西前來面見皇上?反而是將人囚在自己府上。

 難道不是因為玄親王心虛嗎?”

 “陳國公還真是關心本王呢,連本王將人關在哪里都打聽的一清二楚。

 可見這個徐西對陳國公來說,當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呢?”

 君陌玄聲音低沉,一字一句十分緩慢的說著,但每一句都牽著在場眾人腦中的那弦。

 “今日是太子和小公主的好日子,本王這個做皇叔的也不想給他們尋晦氣。

 本想著過些時日再將陳國公你們做過的好事公之于眾,倒沒有想到陳國公和恒王這倒打一耙的功夫也算是爐火純青。

 分明是你們收買徐西泄,和西蜀暗中勾結,禍南蜀,如今東窗事發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將你們的過錯安在本王的上。

 你們當真以為,本王是好欺負的嗎?!”

 “玄親王,你不承認便也罷了!何苦還要將這個臟水往本王上潑?

 本王何曾得罪過你?”

 “清者自清。恒王有沒有和陳國公狼狽為,你自己的心中才是最清楚的。

 你若真的清白,又何必因為本王的幾句話就在這里如同一個跳梁小丑一般捶頓足呢?”

 “你——”

 “既然清者自清,不如玄親王將徐西帶來,我們當場對峙?

 還是說,玄親王口口聲聲說著自己清白,實則連和人對峙的勇氣都沒有?”

 恒王被君陌玄的那一番話氣的想要直接沖上去撕爛君陌玄那張淡然自若的臉。

 但又害怕自己盛怒之下再說出什麼會讓君陌玄抓到把柄的話,只能憤憤的閉了,任由陳國公一人繼續發揮。

 只是君陌玄卻像是不愿搭理二人一般,矜貴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冷笑不語。

 眾人臉各異,不停的在雙方上流轉打量著。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誰能告訴他們為什麼好好的一場宮宴會變如今這個劍拔弩張的樣子?!

 縱然理告訴他們一定要堅定不移的相信玄親王,可是涉及到通敵叛國的罪名,誰又敢在沒有真憑實據的前提下盲目追隨一個人?

 就在雙方都僵持不下的時候,昭和帝終于開口打破了這段氣氛。

 “既然陳國公和玄親王各執一詞,朕也無法從你們的一面之詞之中直接分辨出誰對誰錯。

 但通敵叛國不是小事,朕勢必要查一個水落石出。

 就依陳國公所言,將徐西帶來,當堂對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