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領袖蘭宮 十卷68、老父親的心意

《領袖蘭宮》 十卷68、老父親的心意

若說當真有上天賜福、碧霞送子,那自然不是送來給孝賢皇后的,而是送來給婉兮,送來了十五阿哥顒琰這個孩子。

故此乾隆二十五年新春,皇帝在開筆試句的時候已經用了“榑木初暉海紅”之句。榑木,即榑桑、扶桑,據神話傳說,太從這裡升起;海,喻太子;“榑木初暉海紅”有喻太子出生之意。

之後又在重華宮君臣聯句,於歲朝圖中用了“以迓新韶嘉慶”句……

這些都與後來的十五阿哥獲封嘉親王,以及顒琰承繼帝位,年號爲嘉慶直接相關。

若說彼時小十五尚未出生,甚至還未必已經坐下胎去,皇帝卻已經有這樣的預——這與乾隆二十四年的正式祭祀碧霞元君,豈非無因果相連?

乾隆二十四年,正式爲婉兮而開啓了遣祭祀碧霞元君的制度,爲天子者,便有理由期盼乾隆二十五年有可承天命的皇子來吧!

——便也因此,此時皇帝八十歲大壽之年,再登泰山,便要正式皇子們來跟著一起到碧霞元君駕前瞻禮。

此中因果,到此時已經爲一個完整的閉合,足證皇帝當年的心願爲誰~

與此相映趣的是,泰山之上有兩座重要的廟宇,一爲岱廟,二爲代表泰山神的碧霞元君宮。皇帝只皇子們在碧霞元君宮瞻禮,卻未皇子們到岱廟瞻禮——這便更加彰顯出了皇帝的用意來。

Advertisement

.

皇帝去拜泰山了,按說距離京師已遠,與朝中那些雜務暫可放下,待得回京,至是下山再理也不遲。

可是就在岱廟行禮的次日,皇帝就又拎起承安這事兒來了。

皇帝再度下旨:“昨據綿恩阿桂等奏到,查抄承安家產,酌量留給養贍之資,每年租息二千餘兩,住房九十餘間。朕細思之,租息既有二千餘兩,其原值即有二萬餘金,所辦錯誤。”

“伊之產業,俱系明珠婪取所得。從前已耗去十之七八,今仍富甲巨室,伊戚屬沾潤者多,復興尤甚。朕姑不究已往,仍令賞給承安養贍之資,已屬格外。”

“且綿恩、阿桂、金簡、伊齡阿。與伊俱無瓜葛,乃竟留給二萬餘金地畝、九十餘間住房,毋乃瞻顧福康安、福長安分耶?類此小事,尚用瞻顧,其餘自更不待言!”

皇帝好好兒地在泰山上,再度掐住了承安這事兒不放,已屬有些詭異。

更詭異的是,這樣一件小事,皇帝從二月裡到三月來,幾乎可說是沒完沒了地下旨。到了此時,本在天下第一山的泰山之上,距離上天最近,理應展現天子仁厚之時,皇帝卻還要掐著這件事不放。

甚至,到了此時,乾脆將皇孫、定親王綿恩,連同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務府總管大臣金簡、伊齡阿都給牽連進來了,都給下旨訓斥了!

皇帝還特地補充說明:

“昨日一同召見軍機大臣外,並未有獨見之人,亦並非有人奏。”

嗯,皇帝說,“沒人奏”,就是說沒人告綿恩、阿桂、金簡等人的黑狀;皇帝還特地言明,昨兒只見了軍機大臣……

皇帝這話,對於最爲善於揣度君心的這些重量級的宗室和大臣們來說,簡直就跟直接點名差不太多了

——試問,軍機大臣裡頭一共有幾人啊?而這幾人當中,還要排除被告黑狀的阿桂,以及與承安算是有親戚關係的福長安。一共六個軍機大臣,就剩下四個了。

而這四個裡頭,有誰恨不得揪著頭髮也不放過福康安,非要藉著承安這事兒將整個富察家都給拉下水來,連年歲大了的九福晉都不肯放過的?

不過自然,皇上可沒說,啥都沒說,還特地說了“並非有人奏”~~

皇帝還特地重重批評了一下自己最爲看重的皇孫綿恩:“朕於夜不寐時,思及日間所辦之事,毫不肯忽略,是以綿恩等另辦。若仍敢徇,試問伊等應得何罪?!”

綿恩是皇帝的長房長孫一脈,在綿德被削去王爵之後,由綿恩來承繼了長房長孫的大宗,故此綿恩在所有皇孫中的地位最重。甚或還因爲綿恩自頗得皇帝的喜,且年歲又比十五阿哥還大十三歲呢,彷彿更有以長房長孫承繼大統的可能……

就是這樣一個份貴重、地位重要的長房長孫,也被皇帝爲了承安這一件小事給公然下旨訓斥了。

皇帝最後才說了將查出來的那些承安家匿的家產,繼續收的意見:“現在查出典當糧店,俱務府照常開設;地畝亦毋庸部,並務府,令莊頭兼管以備王等分府之用。其餘別項件,仍著照例辦理。”

此一道諭旨,將份最重的皇長孫、領班軍機大臣、淑嘉皇貴妃的兄弟、連同福康安和富察家,又一併給推到了憤恨的邊緣去。

就爲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領隊大臣玩忽職守的這麼點小事兒,能將朝堂上這般重量級的人給折騰了個遍,這哪裡是“四兩撥千斤了”,這簡直是後世的一個支點撬整個宇宙去了。

.

就在這一年,皇帝的八十萬壽之年,皇帝回到京中,正式爲十五阿哥指婚了一位側福晉。

這位側福晉,就是廿廿。

從乾隆四十七年,到乾隆五十四年,這七年的時全都是在宮廷中度過,從一個七歲大的小孩兒,長爲了十四歲的娉婷

旁的八旗閨秀,一般都是在十四歲方經引見;務府下的孩兒,進宮挑選爲使令子,也一般是從十三歲纔開始。而從還不滿七歲,就已經邁進了宮廷的門檻。

所陪侍的德雅格格、十公主先後婚,本以爲已經完了宮廷中的任務,可以出宮回家去,離開那九重宮闕,做回自己普通的臣子之時,皇帝卻突下聖旨,竟將指給了十五阿哥,而且進門就是側福晉!

側福晉,是要正式下聘、行大婚禮的,乃是皇子之次妻,非媵妾可比。

況又是皇帝在八十歲萬壽之年的親自指婚。

一切的一切,彷彿只是一場“嘉慶”;卻又更像是一場冥冥之中的註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