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九重紫 第231章 執意

《九重紫》 第231章 執意

 顧玉聽聞不由嘀咕:“怎麼一個、兩個的都要親了?”

 汪清淮呵呵地笑,調侃道:“你年紀也不小了,要不要我幫你做個人?”

 “不用了,不用了!”顧玉紅著臉,落荒而逃。

 待出了富貴坊,著喧囂的馬路,他驀然生出份寂寥之來。

 別人的婚事都有長輩幫著關心,他呢?雖然頂著皇后娘娘外甥的這個頭銜,卻是沒娘疼沒爹的。

 顧玉想起家里的那些糟心事,宋墨進了宮,他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頭,不知何去何從。

 兩個的護衛不由換一個眼神,其中一個諂笑著上前,低低地喊了聲“公子”,道:“您看,我們去哪里好?”

 顧玉回過神來,又恢復了略帶幾分跋扈的倨傲,卻猶豫道:“我們,去宮里吧?”話音落下,仿佛有了主意,肅聲道:“我們去宮里。我要去看看皇后娘娘。”

 皇上每次犯病,都是姨母一個人在旁邊照顧,那些嬪妃剛開始還在皇上病榻前獻殷勤,后來發現皇上醒來之后什麼也不記得了,而且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會怒皇上,有命之憂,就開始裝聾作啞,姨母又擔心像前幾年的端午節那樣,幾位皇子、公主看見皇上犯病的樣子被嚇得半死,只好一個人強撐著。

 這個時候,姨母肯定需要有人在邊安吧?

 可惜遼王在遼東,景宜公主又是個沒眼的,一對親生的兒全都指不上。

 出了這種事,姨母把天賜哥進宮去,可見對天賜哥很賞識,這對天賜哥雖然是個苦差事,可也是難得的造化,以天賜哥的聰明,肯定能把握住這次機會的。

 只是不知道太子有沒有察覺到皇上病了?

 顧玉腦海里浮現出太子那文弱的樣子,心中一片茫然。

Advertisement

 太子這個人,好像路人似的,總是沒有什麼存在。不像遼王,英俊拔,磊落豪爽,明快果斷,讓人一看就生出幾分好。飛鷹走馬,騎弓箭,都是把好手,和天賜哥有得一比。可惜早早就自請去了藩地,否則京都也不至于如此的寂寞了。

 他嘆著氣,搖搖晃晃地進了東直門。

 ※※※※※

 竇昭聽說家里請全福人和梳頭的吃酒,不由大吃一驚,道:“今天初幾?”

 素蘭心直口快地道:“什麼初幾?今天都十八號了!”

 竇昭嚇一大跳:“怎麼日子過得這麼快?”

 捧著對霽紅花瓶進來的甘聽著笑道:“可不是。我的東西還都沒有收拾好呢,這眼看就要到小姐出閣的日子了。”又道,“當初就不應該把那些陪嫁的東西從箱籠里拿出來的,剛剛了庫,又要重新裝箱籠。”

 正說著,舅母和六伯母連袂而來,后還跟著小尾趙璋如。

 舅母聞言問甘:“還有多東西沒有收拾?我讓彭嬤嬤給你搭把手!”

 甘哪里敢用舅太太的嬤嬤,忙道:“馬上就收拾完了。”又怕舅太太不信,笑道,“我這不是想在小姐面前稱稱功嗎?”

 大家哈哈大笑。

 竇昭上前給舅母、六伯母和趙璋如見了禮,大家在宴息室里坐下喝茶。竇昭問道:“六伯母您怎麼過來了?”

 韓氏進門快三年了,前兩天被診出有了喜脈,紀氏很張,這幾天都在家里照顧韓氏。

 “今天不是請全福人和梳頭的嗎?”紀氏笑道,“你父親帶信給我,讓我過來陪趙太太坐坐。”

 或許是姐妹易嫁之事犯了竇世英的底線,竇昭發現,從人到全福人,全是請的他自己的好友及好友的太太,不僅沒有讓槐樹胡同的人手,還像防著槐樹胡同的人似的,都是些與槐樹胡同那邊不太悉的人。

 竇昭這幾天心浮氣躁的,本沒有注意到婚禮的事。聽說全福人是趙太太,陌生得很,笑著問道:“是哪位趙太太?”

 舅母笑道:“詹事府詹事趙培杰趙大人的太太。”好像怕竇昭認生害怕似的,旋即解釋道,“人我見過,很和善,行事也爽快,是個利索人。”

 竇昭眉頭微蹙。

 這麼巧?

 還想細問,有丫鬟進來稟道:“六太太,舅太太,趙太太過來了。”

 大家打住話題,六伯母和舅母去了花廳,趙璋如則留下來和竇昭一起用午膳。

 趁著丫鬟擺箸的機會,悄聲地問竇昭:“你想不想去看看趙太太長什麼樣?”

 都二十出頭的人,還像個孩子似的。

 面對天真爛漫的表姐,竇昭不知道自己應該羨慕還是擔心

 打趣趙璋如:“小心被舅母逮了個正著。”

 趙璋如頓時泄了氣,問:“我們是不是不能去香山看紅葉了?”

 竇昭看著滿臉失的趙璋如,心中不忍,道:“去!怎麼不去!我們等會跟舅母說一聲,明天去香山看紅葉好了。”

 趙璋如眼睛一亮。

 竇昭抿了笑。

 去香山看看紅葉也好,把這些煩惱事全都拋開,免得天天悶在家里胡思想。

 和趙璋如在香山走了一遭,心果然開朗了許多,晚上回去,倒頭就睡,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已是日上三竿。

 素心進來服侍梳洗,稟道:“高總管已經派人來問過兩次您醒了沒有。”

 竇昭忙道:“快請他進來。”

 素心應聲而去。

 竇昭匆匆喝了杯熱茶,去了廳堂。

 高升苦笑道:“那張掌柜昨天親自來見我,還要請我去醉仙樓飲酒,并承認事之后,給我三千兩銀子——他還以為我是有意刁難他呢!”

 竇昭不由笑道:“那你怎麼說?”

 “我自然是照著小姐吩咐說的。”高升向來以自己的忠心耿耿為榮,此時為難張之琪,心里總有些不安,“張掌柜就問我,年前能不能出一萬兩銀子,或是八千兩銀也行。我只好一口咬定要等年關攏了賬才知道。張掌柜很失地走了。”

 竇昭點頭。

 接下來就看張之琪會有些什麼舉了。

 高升猶豫了片刻,紅著臉道:“老爺說,讓您別放印子錢了,若是缺銀子,到我這里來走賬就是了。”

 想來是覺得竇昭私底下囑咐了他一通,他轉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竇世英,有些不好意思。

 竇昭笑道:“爹爹有多私房錢?給了我,他用什麼?”

 高升想到竇昭開口就是三萬兩銀子,比起竇世英來毫不遜,不敢搭腔了。

 竇昭尊重高升對父親的忠誠,笑著起送了送他。

 之后張之琪又連著來找過高升兩趟,見高升言辭懇切,又打聽了高升的為人,知道他不是刁難自己,倒也心平氣和,和高升約好過了春節再聚,高升松了口氣,忙不迭地應了。

 竇昭就吩咐陳曲水留意張之琪的行蹤。

 不出所料,張之琪開始廣泛地接那些品階不高,卻是天子或太子近臣的員。

 竇昭的心一下子沉重起來。

 和父親長談,希父親能從日盛銀樓撤

 父親不同意:“人無信不立。我既然答應了,就不能失諾。”因見竇昭的表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嚴肅,他又覺得心中忐忑,有幾分心虛地道,“要不,等你嫁了,再派高興去把份拆回來。”

 那豈不是和張之琪撕破了臉?

 竇昭不悅道:“若是張之琪說沒有銀子怎麼辦?”

 竇世英不以為然地道:“虧了就虧了唄!做生意哪有不虧的?”

 竇昭為之氣結。

 這不是虧不虧的問題,而是會不會因此被視為遼王同黨的問題。

 前世,是因為有宋墨毫不猶豫地殺了太子,遼王才能順利地皇上禪讓。

 這一世,好不容易讓宋墨擺了被遼王當作儈子手的命運,遼王起事的時候,誰能像宋墨那樣寧愿背負殺主的罪名,不惜臭萬年地殺太子?

 太子不死,皇上豈能乖乖就范?

 可上一世,遼王也的確登基為王。

 他們還是遠離遼王,安安穩穩地過些小日子的好,何苦趟這灘渾水?

 遼王登基之后,那些沒有參與謀逆的臣子只要不像梁繼芳那樣撞柱而亡的,遼王為了穩定大局,還不是一樣重用。

 “爹爹既然沒準備收回那五萬兩銀子,又何苦把那契紙給我?”竇昭竇世英表態,“莫非爹爹想讓我背這個空名不?我不管,您許了日盛銀樓的本給我,這本就是我的了。我現在要退!那日盛銀樓休想從中剝落我一分銀子!”

 竇昭自喪母,從小在真定鄉下長大,懂事,又人,竇世英原本就覺得自己對這個兒虧欠良多,在竇昭面前有些心虛,此時竇昭杏眼圓瞪,臉上像掛了一層寒霜似的,立刻讓竇世英額頭冒汗,道:“要不,我再給你五萬兩銀子?”

 “我缺那五萬兩銀子嗎?”竇昭盯著父親,“我就是不喜歡您這樣事事都無所謂,誰想占您的便宜便占。那郭家是山西的大地主,家里良田萬頃,憑什麼您一個人就拿五萬銀子出來,他就和趙大人、陳大人一起湊份子……”

 “不是,不是!”兒一心一意維護他,竇世英自然很,忙道,“是我想多給你點銀子,主提出來拿出五萬兩銀子的……”

 竇昭心中一上卻道:“五萬兩銀子是小數目嗎?就算是您主提出來的,郭若是真心待您,也不應該讓您一個人挑大梁?誰敢保證日盛銀樓就一定賺錢?您這次說什麼都沒有用,我鐵了心要退!您不去跟張掌柜說,我讓高升去說!”

 竇世英焦頭爛額。

 ※

 姊妹們,兄弟們,先個草稿,等會再捉蟲蟲。

 PS:看到評論區里有朋友留言,問顧玉翻墻的時候段公義在哪里,他們一直和陳曲水住在鼓樓下大街……至于顧玉怎麼有這樣順利地進宅,大家別忘了他邊有皇后娘娘配的兩個手高超的中南海保鏢……O(∩_∩)O~

 然后,求紅票啊!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