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兵部調席君買和荊州兩萬州軍前往扶州城平叛。”
“我擔心席君買年紀太輕,閱歷不足。”
“也已經幫你安排好了軍中的主將。”
“你此番前去吐蕃行事,無論你想要做什麼。”
“但都要切記,萬萬不可魯莽行事。”
“那邊也是高原地帶,行軍極難。”
“無論戰馬還是兵士,都要多適應一段時間才可……”
聽著房玄齡的話,李秋臉上的神都已經糾了一團。
“房大人……”
“怎麼連這事都沒能瞞過您的雙眼?”
“我原本還以為,自己做的夠的了呢。”
此時此刻,房玄齡略微抬眼,瞥了他一眼。
然后輕嘆了一聲,“李秋啊。”
“自打貞觀初始起,我就陛下重,擔任著大唐的宰相之位。”
“無時不刻,不在盡心為朝廷做事。”
“久而久之,也就為了習慣。”
“像你這一次,雖然沒有任何的錢糧調,瞞得過戶部。”
“但這麼大一件事,這麼多的兵馬調,又怎麼可能瞞得過各路的驛站和各的州府員?”
“在我看來,還有著太多的地方和細節,能夠悉你們的運作。”
“這一次你去吐蕃,我的意思是還是由唐儉跟著你。”
“有他在你旁,也能免得你行事過于沖。”
聽著房玄齡的話,李秋的心中不由得掀起巨大的慨。
他自己在相位的這兩年,總覺得自己勞苦功高。
做了不有意義的事。
做事效率,也是頗為的驕傲。
可是如今跟房玄齡一比,簡直是沒有可比。
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隨后,李秋還是拒絕了這一次讓唐儉隨行的這件事。
一來是唐儉為尚書右丞。
李秋一走,這尚書右仆的政務都要在唐儉上。
同時,李秋也希自己離開后,朝中能多留個照應之人。
唐儉留下幫房玄齡分擔一些,出出主意,也是好的。
在離開了皇城之后,李秋直奔安化門就出了長安城。
隨后一路往南,行進了又有半個時辰。
這才到達了等候在這里的五萬幽州玄甲軍大軍之中。
一見到騎著赤兔馬的李秋到來,整個幽州玄甲軍的將士們。
仿佛都是神煥發一般,當即直,眼神中也是瞬時充滿了濃濃的戰意和氣。
他們此行前,已經從羅良和張蘊古等人那里,知道了此行的目的和重要。
說白了,他們來此,就是為了守護在王爺旁。
跟隨王爺誓死一戰。
在他們的心里,此行的榮耀和重要意義,已經超出了一切。
在選拔這五萬名銳之時,不知有多人因為落選而落淚,懊惱。
這里面的很多人,很多軍,都是出自幽州的流民。
或是幽州書院。
很可能,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這一輩子只有這麼一次,能夠親報答王爺和小姐的機會。
他們又怎能不重視?
另一邊,李秋也快速來到了中軍帳中。
可是出乎了他的意料,這里除了羅良、高侃、薛仁貴等幽州軍將領以外。
還有著柴紹、李道宗、秦瓊、程咬金幾人。
見狀如此,李秋是難以置信的搖搖頭。
“義父,江夏王,秦伯父、程伯父。”
“您們幾位這怎麼到了這里?”
看見他這樣子,柴紹輕笑著說道:
“關于你這大軍調,別說做的還算是勉強不錯。”
“這一次你前往吐蕃,玄齡也找到我說了。”
“說你這軍中,還缺一位主帥。”
“現如今,雖說我已經算是徹底退養。”
“這病,也再不能上陣殺敵。”
“但是坐鎮中軍,調兵遣將,這些還是不問題的。”
“而聽說我要來此,叔寶和咬金也是閑來無事。”
“我也就勉為其難的帶上他們兩個,一同前去吐蕃走一走。”
這時候,李道宗也是嘆息一聲,笑著說道:
“李秋啊,這一次,不管怎麼說,我那丫頭和哲威,欠下了你太大的一個人。”
“自打你接下這份旨意的那天起,我和柴紹兩個就一直在盯著兵部的軍態。”
“在前幾天,房大人也已經找過了我。”
“說那兩萬余荊州州軍之中還缺一位有閱歷的主帥。”
“在明天一早,我隨之啟程,去同荊州軍匯合。”
“到時候,河州地吐蕃東北。”
“扶州所吐蕃正東。”
“兩者相互呼應,也是一種不小的威懾。”
聽著柴紹和李道宗的話,李秋此刻自然是心中甚暖,慨不已。
看見他如此神。
秦瓊和程咬金,自然是笑著拍了拍他的后背。
“李秋啊,我們眼中,你就如自己家的孩子無異。”
“這自家的孩子人欺負了,我們也總得站出來幫一把不是?”
“上陣父子兵。”
“有我們替你掠陣,你也能更放心一些不是?”
而程咬金,此時就表現的相對獷一些。
“我說李秋小子。”
“你和這東宮之間到底是怎麼回事?”
“都鬧到了如今這等地步。”
“就太子目前這種樣子,要說你了東宮的嬪妃,我都相信。”
聽著他的話,李秋是甚為無奈的在心里嘆了口氣。
而柴紹、秦瓊、李道宗,則是霎時間殺氣升騰。
恨不得用眼神把他給生吞活剝了。
尤其是柴紹,是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這是在什麼地方?”
“眼下又是什麼時候?”
“為臣子的,連這種混賬之話你都敢說?!”
見到他們幾個如此,程咬金是哈哈大笑著擺了擺手。
“瞧你們幾個這樣子。”
“我無非也就是開兩句玩笑嘛!”
“再者說了,要是在這種地方都能把話傳出去。”
“那李秋這北平王和幽州大都督做的,就可以出兵權,找地方頤養天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