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二百三十八章 醒不來的夢,醫不好的痛

《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二百三十八章 醒不來的夢,醫不好的痛

 在朱興德他們離家兩日后,左撇子將新購買的糧食安頓好,他就帶著左里正和六子去了縣城。

 縣城里還有李知縣獎賞的一間商鋪在空著,不安排不行。

 雖然大婿已經在縣里那面賣過不酒,等于是將頭三角踢開了,甚至很多縣里買賣人,都已經知曉將來要是想買左家酒,去那間鋪子就行。

 但是畢竟沒有好好拾掇,四不像的,連個幌子都沒掛,將來想要正常營業指定是不行的。

 左里正到了縣里就和左撇子他們分開,直接去衙門口,將這間鋪子的營業范圍從繡坊改為酒坊。

 以前梁家用這間鋪子賣繡品來著。

 現今買賣不同了,涉及到商稅,自然要去衙門備個案,改賣酒。

 左里正忙于這些時,左撇子帶著六子在圍著前后院畫圖,打算重新拾掇一番。

 左撇子是從婿們那里學來的,甭管干啥,要先將圖和計劃寫寫畫畫記在本子上,然后再找專人按圖做工。不能拍拍腦袋,想一出是一出,連個心里算都沒有。

 至于做工的人,這回左家不再打算從村里找人忙乎。

 即便雇傭村里人的工錢會,一套活干下來估計會差一倍。

 可是村里離縣城太遠。

 真從村里帶人,涉及到住宿、吃飯等等麻煩事兒,不如城里雇工干活來得方便。

 左撇子在路上那陣就和左里正商討過:

 “后院住人的地方,我不打算大改。別看以前那里住的梁賊人家的下人們,但咱也不大。畢竟咱就是老農戶家庭,沒有別家主子仆人要吃住分開的想法。下人住過也沒事兒,比村里自家屋里亮堂就行。大不了孩子們嫌棄膈應,換一些新炕席鋪上,破飯碗啥的不要了就行。”

Advertisement

 心想:至多只換碗筷,泔水桶、尿桶等,不用梁賊人家以前的。換掉的,拿回村里,給村里困難的人家使用。大鐵鍋、水缸啥的,那他可不舍得扔。

 左撇子認為,哪里就有那麼多窮講究啊?在外面住店吃飯,你當那碗筷就干凈?要不是丈母娘提了一,說沾了“梁家”晦氣,也怕孩子們事兒多嫌棄臟,他連碗筷都不想扔。對付用唄,三窮三富補補才能過到老。

 所以說,后院要是不大況下,只規整前院重新打柜臺,尋木工做那種適合放酒的柜臺。以前那柜臺的板子不白瞎,給拆了用。再添置一些酒鋼,將門口格局也改改,賣散裝酒用。

 反正等等吧,全是小活,就是雜。事實上花不了太多銀錢。

 而且他們在城那陣,恰好朱老三在城樓執勤。

 當聽說他們來城里是要重新布置那間鋪子,還提出下值不忙時,要帶人來幫忙干一些小來小去的活計,這樣的話,一些細致活,比方說添一些新木桶啥的,甚至小到一個拖布桿,一個搟面杖,這就都不用花錢了。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朱老二、朱老三他們的住

 其實早在左撇子還在縣衙幫忙時,就提出過讓大婿這些在縣里當值的小兄弟們去鋪子后院住。

 咱不小氣,空著也是空著,正好還能看守屋子。

 可是這幾位小子沒干,說縣衙一直就有那種衙役住宿的一趟房子,坐落于衙門的糧倉附近,用于給值班的,家外地的,或是個人沒住房的單衙役,以及外地員來縣里辦差,為那些外地員的隨行人員使用,四人一間。

 名義上,應當是這麼回事。哪個縣衙都會設置這麼個地兒。

 而實際上呢,以前那片房子在永甸縣了姓梁的,不是落于梁賊人的名下,梁賊人還不至于用一趟房子明目張膽壞了自己的名聲。只說實際使用,那些房子是歸梁賊人的手下徐三說得算。

 以前是徐三給鑰匙,衙門里的吏才能有資格住進去。這也是縣衙好些小吏很聽從梁賊人的原因。

 畢竟那時聽梁賊人的話,才會有大到能升,分到一些竅活有好費差事的機會,小到吃喝,還有比方說,就這種住房都能分到手。

 一文錢不花,一住就能住許多年。

 明明是四人間,聽說收回來這一趟子房子的時候,每個間早就被改一家一家的住戶型了,收房那陣,要是遇到不講理糊涂的老太太,人家還理直氣壯說那房子是自家的,憑啥收回去。

 而眼下,自從李知縣上任,梁賊人他們全部落網后,這趟房子倒是全空了出來。

 這不嘛,朱老二和朱老三他們,之所以不去住左家旺鋪空著的后院,就是為打這個主意呢。

 他們想分一間這種房子的使用權。

 白分的誰不想要。

 所以朱老二他們就在縣衙干靠著,打算排隊分個小屋子。

 不可能像梁賊人的時代一人一間,那麼一人一張床一張桌也行啊。

 朱老二和朱老三算了一下,他們兄弟倆就能占半間。又是李知縣邊的師爺管分配這事兒,要是看在他們堂弟沒有人走茶涼的份上,賣個面子,備不住他們兄弟倆就能分來一間。

 那樣的話,往后就一勞永逸了不是?誰媳婦來了,誰住。另一位出去自己找地方。還能種菜、單獨做飯多好。

 總之,好事兒絕對不能錯過。

 朱老三他們就咬死了住宿困難。自從被縣衙任用,寧可和許多衙役,也決不在吏里面提一句,堂弟老丈人家有大鋪子空著能住人。

 就算有那麼幾位消息靈通的私下問,他們也義正言辭反問道:

 “我堂弟家,我都不能長期住下去,更不用說那是我堂弟他老丈人家的,那拐著彎兒呢,俺們哥幾個去住算怎麼回事。

 住三天五天救救急,誰也不能說啥。

 常住下去,還能住十年二十年嗎?直到這下去?快拉倒吧,人家礙于是實在親戚不好意思攆咱,咱都會不好意思,那不等于是在給我堂弟丟臉?一堆窮親戚。”

 所以,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左家被賞的那間帶前后院的大鋪子,除朱興德和羅峻熙住過幾日,其他人真就沒去住過一天半天。

 可這回進城,朱老三在聽說準備重新拾掇鋪子了,卻忽然提出要去了,不是為住,是為幫忙干活去。

 整的左撇子、連同左里正聽完都心暖。

 在城口,左撇子還正經和朱老三嘮會磕才走呢,提出爺爺和叔在城里的這幾天,讓朱老三他們必須日日去鋪子吃飯,做些好的,給娃們補補。囑咐讓下值就去。那鋪子就等于是自己家。

 再說回眼下。

 眼下,六子一邊掃鋪子里的灰塵,看一眼左撇子在畫圖,一邊將聽來的告知道:

 “叔,別看咱得的這間鋪子很大,其實在沒收梁賊人的鋪子里面,聽說只能算中上。

 他家最大的鋪子是三層樓,就是咱縣里以前最大的那家茶樓。

 我和德哥還在縣衙做事那陣,李知縣就提過,要將梁家那些明里暗里的鋪子,全部明碼實價掛出來,掛一個底價,讓咱縣里那些買賣人自己看。

 然后尋空將那些想買梁家鋪子的商人地主們來,公開的,誰出價最高,就賣給誰。

 估麼現在李知縣就在忙這事兒,里正爺家的孫兒樂竹說的。只咱家這個鋪子是單給的,還是背后給的。沒人知道。從收繳的鋪子名單里給去掉了。對外,還真別說,大伙都以為是咱家是買的。”

 左撇子聞言,將炭筆別在耳朵上,搖搖頭道:

 “三層樓做茶樓?那梁賊人難怪是大貪,除非賣茶水時搭點兒人,整一些不正經的事兒,才能賺到銀錢。要不然這三層樓一日下來要開銷多銀錢。就咱家這鋪子,我都犯愁,真要盡快開門做買賣,要不然每月底白白稅銀。”

 說到這,左撇子腦子又一轉繼續道:“你說那些鋪子,掛個底價賣?找一些富貴人價高得?要不說呢,像李知縣那種有見識的人就是不一樣,咱不會,就要跟在后面多看,這不又多學了一手。往后咱家要是有那種需要競價的買賣,咱家也這麼做。”

 這對兒爺倆像閑聊天似的,一邊干活掃屋子,又出門尋杵大崗的工人,一邊一路上啥都聊。

 這不是嘛,一直忙,從來也沒好好嘮過閑磕。

 借著旺鋪,儼然就提起梁賊人那些家人。

 聽咱家“”樂竹回來說,梁賊人的直系親屬媳婦兒子的,早就被一起帶走了。

 梁賊人的兒子,以前還在京城念書呢,別看在京城人眼中是小縣城一個主簿的兒子,在京城卻能吃香喝辣,結果他爹這面一出事,那面立馬就被抓捕,下場指定是爹死兒子也會跟著人頭落地。

 梁家只梁夫人的表妹被放出來了,啥事沒有。剩下的小妾們都被審完被李知縣發賣了。

 “那王賴子他妹子,什麼九兒呢。”左撇子問道。

 六子答:“涉案。早在德哥還干捕頭那陣就給抓回來了。雖是小妾,但也隨案子走了。德哥還單獨見過呢。”

 這事兒,左撇子還真不知曉:“德子和個人家說啥呀。”

 “說缺心眼,不是王家親生的,好心告訴一聲。被那個假哥哥連累,為那位假哥哥以前出頭,通通不值得。將來人頭落地,下輩子重新投胎投準一些,不姓王。”

 “啊?”

 “叔,那位九兒姨娘聽完,當即吐。我算是看出來了,我德哥是真記仇,一點點仇恨,他都不放過,嘿嘿。”

 左撇子:“……”

 倆人又說起幾次經過大王村,聽說老王家那些人,和王賴子這一支關系比較遠的,哭著喊著要離關系。王賴子的親大伯,以前是大王村的族長也要不行了,郎中說,至多到明年。

 至于被帶走的梁賊人他們會什麼時候問斬,應當是明年秋后。

 府城的員里,聽說有兩位四品、三位五品員被帶走了,其中一位當時還在批卷呢,特意給拉出來,被到京城。全是梁賊人案件里牽連的。

 “批卷考,咋還能和梁賊人這種同流合污呢。”

 六子說:“梁賊人的兒子是咋考上的,這誰說得準。估計越查牽連越多,府城那面就套了唄。”

 左撇子嘖了一聲,提到這個話題有點小擔憂了:“六子,你說稀飯兒不能被耽誤了吧,得罪那麼多府城的員,別再被穿小鞋。我懷疑,今年咱們這地方的科舉榜單也會比以往晚出。這都被抓走一位了,個判卷的。還有,咱家往后去府城做買賣,會不會被難為?”

 六子想了想回答道:“沒事兒,德哥說了,稀飯兒考的極好,這回榜單要是沒有他,俺們就想辦法折騰著上告。”

 去哪告不知道,到時走一步看一步。

 但經過梁賊人的事兒算是發現,有時候腳的絕對不怕穿鞋的,反正就是告。

 此時,這倆人的對話,要是被別人聽見了,都得無語。這怎麼還賴上了呢,你考不上也誣賴?

 ……

 “啊、啊、啊切!”

 與此同時,羅峻熙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而且已經不用朱興德叮囑,就知道解下酒囊,急忙喝上幾口取暖。

 目前,他們的運酒隊伍已經走了一大半了。

 越走越冷。

 羅峻熙這種不勝酒力的人,為寒不耽誤行進速度,天天喝的臉紅、迷迷瞪瞪的。

 多虧家里是賣酒的。

 這要是賣別的,一路上賣酒取暖就會花出不銀錢。

 朱興德瞇眼著遠,從昨兒后半夜就開始飄雪花,此刻雪越下越大,他對二柱子說:“讓大伙都解下水囊,喝口酒暖和暖和,原地休整一下,燃火盆,給牲口蹄子全包上布。再向前的路,走那片冰面。”

 二柱子也不問為啥,這就是朱興德和羅峻熙稀罕二柱子的原因。

 只要你說,他就去做。

 你解釋多了,他還嫌棄你煩呢,認為你讓他費腦子了。

 果然,二柱子立即調轉馬頭,開始揮舞著旗子讓大家停下,又一路縱馬回去喊話,給牲口蹄子用布包上。

 二柱子不問為什麼,卻擋不住別人不問。

 “為什麼啊。那驛站的掌柜的說,前面不是有橋嗎?”

 其實在出發前,好些人手里被分到破布、適合包牲口蹄子的小塊鐵掌時,他們心里都是納悶的。

 而真實原因是,朱興德在出發前做夢了。

 他是一位心思縝的人,出發前,怎麼可能不讓媳婦扇大子。

 夢里就是這段路,那橋塌了。

 朱興德夢醒后,想著這一路會遇到的災難,他都想哭。甚至納悶,是做夢才會有的災難啊?還是說,他這人天生倒霉啊?

 總之,第一個災難出現了,如若正常走那個橋,橋會塌了,酒全碎了,他哭的眼淚都沒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