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一百七十章 十四更(為書友20201202134419338打賞+)

《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一百七十章 十四更(為書友20201202134419338打賞+)

 第二日一早,農家的一天開始了。

 小麥給秀花梳頭問道:“外婆,昨晚睡得好嗎?”

 秀花用手蘸點水,抹抹額前碎發笑答:“嗯,睡的不錯。他們一走,屋里覺變大了,咱這娘幾個,三兩個一屋,睡得寬敞著吶。我終于不用聽你爹的呼嚕聲了。”

 在灶房的白玉蘭,也在和小稻嘀咕說:“你說德子他幾人在家的時候吧,也沒覺得有他們幾個在多得慌。可等到他們一走,哎呀,就覺屋咋變大了呢,咱家都空得慌。”

 白玉蘭說完,發現大兒沒回話,回一瞅嚇一跳,急忙一把搶過飯勺子,一邊接過小稻手里的活,一邊埋怨道:

 “可不用你攪豬食了。

 大早上的,你在尋思啥呢?那豬食在咕嘟咕嘟冒著泡,你手還敢離鍋邊那麼近?看濺起來落在手背上,疼的你喊娘。

 而且你這下面火也太小了,大閨啊,以后注意,火輕了會煮夾生,稀了吧唧的一坨,咱家豬嫌棄。”

 咱家豬,事兒可多了呢。

 又顯擺句:“你看娘煮的這個,勻乎的,咱家豬崽子昨兒個吃的搖頭尾晃,可能嘚瑟了。要我說,這可真是誰抓的豬羔子像誰,呵呵,我看連咱家豬崽子都像德子。”

 小稻這幾日總跑神,咋不惦記外面那幾人,家里這面就知道做夢那事兒。

 看到白玉蘭一早上歡歡喜喜,勉強的咧咧,配合的笑了一下。

 白玉蘭和小麥抬著豬食桶,一桶一桶拎向后院喂豬。

 自從小稻和小豆肚子里揣了娃,眼下朱興德、楊滿山他們走了,家里稍微重一點兒的活,比如拎豬食桶、拎水桶、扛個面袋子之類的活,左撇子要是不在場,總不能啥事都喊他,左小麥就當起了半個男兒,主娘一起干這些活。

Advertisement

 不讓倆姐姐手。

 這不嘛,喂完豬,小麥卷卷袖,又進倉房準備拌糠,留著外婆們這一天釀酒用。

 拌完糠,還要出去放豬、放甜水。

 這幾日一直就是如此。

 雖說王賴子那事過后,全家人都有點不放心,讓小麥招貓逗狗。

 但是有些況,還真就只有小麥去干才省心,就比如說這放豬。

 由白玉蘭去放呢,豬羔子們不但不老實的拱菜吃,而且還遙哪跑,很是能嘚瑟,等于要搭一個人守著。為省點兒豬食糧食不夠心的。

 只有小麥一手轟著豬,一手扯著甜水出門放風才最省力。

 那豬羔子們聽小麥的啊。

 人家小麥也不用看著,就使厲害對豬羔子們喊上一句:“只能在這一片吃,一會兒來找你們,”然后豬羔子們就能老老實實的吃完在原地哼哼等著。

 小麥趁這空檔,還能扯著甜水去采蘑菇。那真是一點兒不浪費時間。

 為防止從山上下來或是村里的家禽找來,村里大姑娘小媳婦們都在忙著采蘑菇,別再讓外人瞧出異常,小麥上一直帶著那把“刀”,也倒相安無事。

 而小麥眼下喂完豬,洗完手,就打算進倉房拌糠。看到爹累的一腦門汗,還要搶過劈木頭的活。

 左撇子沒讓。

 左撇子剛完井水。

 不是那麼暖和的天,熱的他卻將薄棉襖了,正呸呸兩下沖手心里吐口吐沫,在院子里掄斧頭劈柴。

 多劈一些。

 今年咱家木絆子、柴火,指定要比往年用得多。

 煮豬食離不開,釀酒更離不開。

 釀酒用的木絆子還要劈的講究些,需要劈出大小差不離兒的,這樣在燒火蒸酒時就能省心不

 再算上今年冬后,咱自家人取暖還要比往年多燒些呢,甜水在這里,閨們懷娃的懷娃,那老岳母歲數大也不經凍,總是不能像往年他們老兩口灶坑塞把柴,只炕熱乎,屋里冰涼就能對付過吧?

 搞不好,估麼到冬日真要朝人借木絆子,或是拿東西換。

 一想到柴火要花錢,左撇子就心肝疼。

 咱農村人怎麼可能舍得花那份多余的錢。

 左撇子一邊劈柴一邊琢磨:等會兒,他將手推車推出去,出去劃拉劃拉松樹塔,裝回幾車倒在西北旮旯的墻角,留著冬日里燒。

 過日子就是這樣,咱不能看眼下家里不缺,就不尋思以后。

 畢竟咱北方的冬天冷的早、暖和得晚,基本上十一月就冷起來,一直到來年的三四月份,有時候那季節開春都飄雪,所以說,家里要是有老人和小孩子,在三四月那炕還要燒熱乎點兒,依舊離不開柴火。

 多備一些,總是好的,心不慌。

 左撇子前腳推車出門,秀花就在這時候出來了,帶著小稻和小豆倆孕婦準備開始釀酒。

 從進倉房,除了吃飯和晚上睡覺,老太太進去基本就是一小天。

 秀花邊忙乎,邊還關心小稻和小豆:“聞這酒糟味兒惡不惡心?”

 小稻和小豆說,還好,還沒什麼反應。

 秀花聞言欣道:

 “也算是老天疼憨人,你們肚里孩子讓人省心。

 這樣的話,月份大了,你們仍能幫著家里干點兒活,就是不能再蒸酒了,以免肚子大,坐在那里窩得慌。

 到時候看況吧,要是酒賣的好,不行的話就雇人。”

 秀花瞅眼小稻小豆,又笑著自顧自聊道:

 “我懷你們娘那陣,可不如你們,那才一個遭罪,從頭吐到尾。

 那時候多人說,就沒見過像我反應那麼厲害的。

 你們都沒法想象,一直到生,我還吐呢,直到吃了糖葫蘆。”

 已經活到這個歲數了,幾十年一眨眼過去,卻依舊沒忘記那糖葫蘆的滋味:

 “大冬天的,你們外公,那時候在外瞎鼓搗跑買賣,兒不在家。

 那年過年早,他是臨到年前才頂著一雪,像個雪人似的推開家門。

 進屋啥話沒說,一手我肚子,一手從背的大包袱里掏啊掏,就跟瞎子相似的,變戲法一般掏出幾糖葫蘆遞給我。

 哎呦,我一瞅,還沒吃到呢,我就開始咽吐沫,眼睛盯著,饞的呦,急火火一把搶過來就啃。咯得門牙疼。

 只是才啃一半,就肚子一痛,你們娘就是這麼出來的。

 我那半糖葫蘆掉地上,沾的又是雪又是泥,你們外公那埋汰大腳印子全沾我糖葫蘆上了。

 給我氣的,邊生孩子邊捶炕說,我還沒吃完呢,哈哈哈。”

 笑了一會兒,秀花又急一收笑容。

 心想:再過倆月,就要到白玉蘭生日啦。

 要是那時候酒買賣能見到回頭錢了,也就放心敢大手大腳花錢了。

 是時候該進城一趟。

 去將那銀錢取出來,買完該買的,剩下的錢,回頭都擺在炕上一字排開,給那不孝的閨兩手。

 啪啪的銀子拍炕上,到時候就對閨說倆字:“咋樣。”

 看著吧,以對那臭丫頭的了解,一定會躥到炕上,又用牙咬銀子試試真假,又會咋咋呼呼驚連聲問哪來的。

 白玉蘭哪里知道娘正在心里念叨

 就知道耳朵有點兒熱,卻顧不上,正彎腰在滿山和小豆家后園子,就是那半山腰破石頭房子的后園子里拾掇大蔥呢。

 今兒,特意上山來一趟。

 別看天冷啦,啥也種不了,但是拾掇拾掇大蔥,留著蔥兒過一冬,到明年開春,咱家就能有新鮮小蔥吃了。

 再劃拉劃拉,看看二閨家還能有啥拿的,都不給剩下,將那大倭瓜、角瓜全裝進筐里,白玉蘭用擔子挑了整整兩筐冒尖兒的菜下山。后背還背著一個大筐,離遠看,就像要逃荒似的。

 這幾筐挑下去,再算上之前一趟趟運下山的糧食和菜、行李,甚至咸菜壇子水缸、油鹽醬醋啥的,早就搬下山了,基本上滿山這石頭房里也就沒剩啥啦。

 給白玉蘭累夠嗆。

 多虧左撇子撿松樹塔遇見,急忙扔下手推車跑上前,見到白玉蘭就一邊搶擔子一邊心疼罵道:

 “你這虎娘們,幾個破角瓜倭瓜,你也值當做寶兒。我不是說了嘛,等倒空我去,那玩意兒又不怕凍,你著什麼急?萬一閃著腰呢。”

 白玉蘭被說滿不在乎,還頂說:“角瓜倭瓜怎不是寶兒?二閨家的倭瓜燉著吃,比咱家的還又甜又面,我當然一個也不能扔了。就這麼定了,今兒晌午燉倭瓜,再烀點大餅子。”

 而沒說出口的是,著急將菜運下山是小心眼犯了。

 確實,那幾樣菜不怕凍。

 但怕咱家人好些日不去山上看看,半山腰那幾家獵戶再將咱家倭瓜摘了吃。

 就這角瓜、倭瓜、大蘿卜、白菜,到了秋收后稀賤,一車加一起都沒幾個錢。在農家儲存的冬菜里更是不起眼。

 不值錢的什,想著,要是對方趁咱家人不在,真就摘了吃,咱也不好意思因為這點兒玩意吵架啊?

 可是,真白給人家,那多心疼。

 所以白玉蘭尋思,干脆都給它運下來,以免被占便宜,憋屈還不好意思埋怨。

 這是游寒村左家的一早。

 而左家婿們抵達府城的第一天,一早是這樣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