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夫君,咱不做陳世美行不? 第305章看到希望

《夫君,咱不做陳世美行不?》 第305章看到希望

 賑災銀糧既然找到,包拯與李狄孰是孰非八賢王自然也不想多計較,只是在端州暗訪時也聽到包拯在端州之前的所作所為,百姓都是贊不絕口,自然是回來對于包拯褒獎一番,然而李狄在這時卻了一句。

 “王爺,端州災既然穩定了,下就該回京復命了。”

 八賢王知道他還有話沒說完,便耐心等著,只聽李狄又道,“只是臨行前,皇上曾給臣一道旨意,要臣回京時帶著書吏張考文一并回京,皇上要徹查貢硯貪污一案。”

 包拯聽得心里咯噔一下。

 張考文是主管貢硯的,貢硯貪污案,他就是關鍵人,貢硯流出流進,張考文是最清楚的,貢硯牽涉員貪污,貪污又是皇帝最忌諱的事,皇上要親自審問無可厚非,然而卻偏偏要李狄帶人回京。

 李狄是前任端州知州,和張考文那就是曾經的上下級關系,貢硯貪污,李狄自然也不干凈。

 可皇上卻偏偏要他帶人回去,這京城距離端州千里,路上會發生什麼,都是不好說的啊?

 皇上派李狄來賑災,到底存的什麼心思?

 息事寧人?

 還是擒故縱?

 但無論是什麼,這張考文是萬萬不能落到李狄手里的。

 李狄說完,八賢王和包拯對看一眼,便道,“既是圣上旨意,那便這麼做吧。”

 李狄轉向包拯,“還請包大人將人從牢里提出來給下吧!”

 包拯聞言,面有難

 八賢王奇道,“有問題嗎?”

Advertisement

 包拯這才拱了手,“這人現在不在牢里,前幾日張考文突然在牢里發瘋,說有人要殺他,便撞了墻,撞得頭破流,傷的嚴重,下便送了他去大夫養傷。”

 李狄點頭,“那便將他帶過來吧!”

 包拯便立時派了張龍去帶張考文過來,不多會,張龍便帶著看守張考文的衙役過來,可卻沒見張考文。

 那衙役一臉沮喪,“稟大人,今日這張考文說不舒服要去茅房,可他卻借這個機會逃了!”

 這話一出,包拯和李狄俱是一驚,立時便派人全城搜捕。

 兩撥人馬都在搜查,這張考文若是落在包拯手里興許還有條活路,但落到李狄手里,那就是死路一條。

 張考文也是知道李狄來了端州,心里就知道他命不長了,于是早就跟包拯求救,包拯也知道張考文活著對于貢硯貪污案至關重要,于是便借著養傷,實則是為了防止張考文被加害。

 到時再與張考文來一出捉放曹,到時人跑了,頂多落一個看守不力的罪名,但總比抗旨好過。

 但是可惜,本事假意放人逃跑,而今卻假戲真做!

 張考文有自己的小算盤,他落在包拯手里,也得坦白從寬,也得代不事,這說的越多,他就越危險,所以跟包拯一起,也只是死的比較慢罷了,于是張考文便趁著去茅房的功夫,跑出來。

 他知道城里定然有追兵,只一路往山間里跑,想著山里躲著,過了風頭再謀后事。

 噗通!

 一個不慎,他摔了個狗吃屎,這時只聽得蹭的一聲,是刀出鞘的聲音。

 他抬眼,眼前大刀寒刺目。

 張考文在地上,被李狄的人先找到,是不是的說他命太背?

 ……

 張龍帶著人回來,面目沉凝的向包拯搖搖頭,意思人沒找到。

 然而李狄的人回來,卻是面有喜,手里拿著張考文的一只鞋道,“大人,我們在山崖邊找到了這只鞋,想來他不慎掉下懸崖。”

 李狄裝模作樣道,“那你們沒下去找嗎?”

 “大人,那懸崖深千尺,本下不去,人若是掉下去怕是摔泥了!”

 李狄佯怒道,“那怎麼辦?皇上要我帶人回去,活要見人,這死也要見尸的!現在要我怎麼跟皇上代?”

 李狄手下也是一臉無奈兼委屈,李狄便將火撒向了包拯,“包拯,此事都是因你看守不力,本定會將此事一五一十的稟報皇上的,哼!”

 李狄回京以后,秦硯還在家養傷時,包拯和張龍專門到了秦家,包拯與秦硯閉門說的也是此事。

 包拯嘆口氣,“你所料不錯,本依你所說提前轉移了張考文,避免他被人所害,卻不想張考文自己卻逃了出去,李狄的人說他墜崖死了……”

 秦硯苦笑,“真是墜崖麼?”

 兩人對視一眼,都知道李狄說張考文墜崖恐怕是假,殺人滅口才是真,張考文一死,這貢硯貪污案便了死無對證,要想扳倒李狄以及李狄后的人,恐怕就難了。

 包拯很是可惜,“本還寫了一封關于貢硯貪污的折子,可現在沒有張考文,這折子即使遞上去也沒什麼用了!若是本再小心些,也許張考文也不會死了!”

 秦硯本來也是心頭沉悶,見包拯自責不已,便勸道,“大人不必自責,其實想想,大人前腳上了貢硯貪污的折子,歷陳端州端硯貪污腐敗之事,后腳皇上就派李狄前來賑災,還要他提了張考文上京,恐怕皇上對此事本來便是要息事寧人,便算是張考文活著,恐怕一時半會也是無用的,但圣上賢明,此次八賢王前來,恐怕也不是表面說的那麼簡單,雖然張考文死了,但我相信法網恢恢疏而不,那些貪遲早會有報應的。”

 秦硯說完又苦笑一下,也不知道這話是說給包拯聽得,還是說給自己聽得!

 報應這種事,他是不信的,可他又不得不不信,人到看不到希的時候,才會相信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的話。

 包拯看看一臉落寞的秦硯,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我本想借著貢硯貪污一事,提起秦家的案子的,我這些日子仔細看了秦家案子的卷宗,發現了諸多疑點,此案問題重重,恐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秦硯一愣,怔怔的看著包拯。

 他原以為包拯對此事一直是不管不問的態度,畢竟這案子也不是一般人能管的了的,包拯一個六品知州,想要管這件事,就是拿著烏紗帽和命作賭,所以他從沒主向包拯開過口,他原就不指包拯能幫他,可不想包拯竟然主手了秦家的事。

 秦硯心頭涌上難言的激越,只聽包拯開口,“不過就算皇上充耳不聞,包拯也要上折子請皇上下旨將秦家的案子重審,一次不行,就兩次,圣上賢明,總有能聽進去的時候!”

 秦硯聽得頭一,想都沒想直接了袍角跪了下來,開口時已有些哽咽,“秦硯在此,替先父謝過包大人!”

 話畢,他深深拜了下去。

 這是去年秦家出事以后,他一直覺得自己在一條道走到黑,沒有亮,無人引路,他一個人走的頭破流,卻也不知道自己走的對不對,到底能不能走到他想要的終點。

 直到此刻,他第一次覺得,看到了希,看到了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