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中央,駱墨坐在書桌旁。
負責袁爺爺這部分的話劇舞臺的燈,在此時熄滅。
駱墨抬起頭來,道:
“【那些與我們同時代芒熠熠的人,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麼區別,平時你總不大會時常想起他們,你總覺得他們永遠會在。
然而他們卻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劃過天幕就不再回來。
他的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會到隨著他們的離去,時代的一部分也隨之定稿,后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會清晰地看到這個天隕落的注腳。】”
這是由“谷鳥銜枝來”寫的話,用來紀念那些可又偉大的人,當初的點贊量接近150萬。
駱墨拿這段話作為銜接部分,只見另一側的舞臺上,一道流閃過,宛若流星劃過夜空,引領著觀眾把目聚焦到古時候的另一顆【星辰】上。
等到舞臺燈亮起,第二期的主角宋應星,在此刻登場。
畫面一開始,就是宋應星的兄長來田地里找他。
兄長他上來,宋應星他下來。
兄長嫌棄他沒個舉人的模樣,居然在田地里勞作。
宋應星則開始給他看一株飽滿的水稻。
然后從水稻講到水車,從水車講到著書。
“我決定,把所有有用的實學,全部集中在一起,寫一本書!寫一本有利家國,有利百姓的好書!”宋應星笑著道。
“好!書名什麼?”兄長問道。
宋應星低眉沉了片刻:“書名……..書名……..”
突然,他福臨心至,站起來:“書名《天工開》!”
背景音樂在此刻響起,兩個話劇舞臺上,古代與現代的兩批演員紛紛定格站立,駱墨站在舞臺中央,述說起了二者的共通之,以水稻手,將兩位科學家聯系在了一起。
背景音樂逐漸激昂,他進行總結道:“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來識讀這本華夏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的百科全書——《天工開》!”
彈幕齊刷刷的涌現。
“這書名取得真是大氣!”
“不知道為什麼,我有點起皮疙瘩。”
“這節目的質量真是沒的說啊,保持著和第一期一樣的高水準!”
“兩個讓大家一步步吃得飽飯的人,都好瘦啊。”
“我就問一句,小時候有多人的夢想是當科學家?”
“這節目太有意義了!學到了好多啊!”
“不僅學習了知識,我那民族自豪啊,簡直飆升!”
這里頭的幾位話劇演員,都是中年演員。在接到第二期的劇本時,他們可以說是力山大,也正因此,才請求駱椿能指點一二。
可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絕好的。
此時,節目里正在播放話劇正式片段的前期籌備,比如典讀會,比如場景的搭建。
觀眾們不由慨,央臺不愧是央臺,寧丹不愧是寧丹。
先前說過,寧丹不喜歡小打小鬧,喜歡鼓搗一些大場面。
這敗家娘們的節目,都是大制作,瘋狂砸錢。
但效果絕對都是到頂的!
不管是舞,還是場景,亦或者是道、服侍………全都絕倫!
典讀會上,飾演宋應星的話劇演員道:“我在看序章的時候,最佩服的一句話是: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前期的準備工作全部播完后,中間播了一段每一期都有的畫面。
那就是話劇演員站在鏡子前,看著換裝化妝后的自己,朝著鏡子拱手一拜,彎腰作揖。
鏡子里浮現的是古人,鏡子外則是今人。
等到古今中人起對視一笑后,話劇的主線部分正式開始,講述起了宋應星從青年到老年的一生。
從手法上,則是先讓當代【讀書人】駱墨與老年宋應星閑聊,由老年宋應星自己口述回憶。
這個看起來跟田間老農一樣的老人,開始說起了自己中舉時的場面。
他與自己的兄長皆為舉人,他鄉試第三,兄長第六,宋府一府兩舉人,被稱為“奉新二宋”。
只不過可惜的是,接下來進京剛考,第一次遇上了震驚朝野的科舉舞弊,第二次兄弟二人也還是名落孫山。
一次又一次的科考,一次又一次的落第。
六次科考落第,二人都已至中年。
宋應星選擇了回到家鄉,照顧弱多病的老母,并開始整理筆記。
后來,兄長與老友都開始當,宋應星通過他們,開始接到了桑蠶、火之類的東西,增長了自己的見聞與學識。
他還是一心寫自己那本實用之書。
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天工開》還是一本圖文并茂的書,里面還有許多宋應星親手所畫之圖,栩栩如生。
這本書不僅僅涉及到了食住行等方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全書總共分為三大卷,十八小卷。
以【乃粒】篇作為開篇,以【珠玉】篇作為收尾。
有著“【貴五谷而賤金玉】”之意。
也正因此,在制作這一期時,才會選擇以袁爺爺和宋應星作為古今之呼應。
書之日,兄長與老友在一旁見證。
兄長道:“不作溢之詞,不作浮夸文章!”
老友道:“書中要包羅先人之智慧!”
宋應星道:“書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藝!”
然后,三人齊聲高昂,用力一揮袖,道:“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對于考生來說,這是無用之書。
可對于另外一些人呢?
這是一本無比實用的神作啊!
老年宋應星坐在駱墨旁,開始敘述起了兄長與老友一一離自己而去,兄長更是在前朝覆滅之時,自盡隨前朝而去。
整個節目,每個舞臺之間,都有構架住橋梁。
只見一道橋上,出現了已經離世的二人,他們與老年宋應星站于橋的兩端高聲對話。
“你老了……..”
“瞧你這樣子,肯定又下田去了吧?”
一句又一句的流,兩位已故之人朝著宋應星道了一聲:“賢弟!保重!”
三人站在橋兩端,遙相對拜。
等人三人起,已逝的兄長與老友齊齊轉,即將消失在橋上之時,那個已滿頭白發,卷著,穿著破舊的草鞋,腰都已經無法直,真如田間老農一般的宋應星道:
“兄長!伯聚兄!”
“應星………想你們。”
二人大笑,消失于橋之上。
接下來,有了一段轉換緒的節,然后, 駱墨便帶著老年宋應星走上了橋,給他介紹今人在科學方面取得的就。
他看到了高鐵,看到了飛機,看到了潛艇。
彈幕中,有觀眾留言道:“像極了小孩子向家長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
宋應星帶著一臉的期待與好奇,通過橋,走到了袁爺爺的那片稻田。
他看著稻田里的水稻,雙眸立刻圓睜,穿著草鞋的駝背老人開始快步向前,走到水稻旁看個不停。
這里的水稻,比他青年時期于田間發現的那株,還要高,還要大,顆粒還要飽滿!
駱墨對他介紹道:“這是一位姓袁的科學家,他研究出來的高產水稻。”
“您現在看的這塊田,應該是第三代水稻,雙季稻。”
“目前正在努力突破畝產……..3000斤!”
宋應星一臉震驚,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道:“三千斤!?”
“我們那個時候畝產五六百斤就已經算高產了!”
“這位姓袁的科學家,真了不起。”他慨道。
這個時候,負責飾演袁老的話劇演員出現了。
只不過他的頭發已從先前的烏黑,變為了如今的花白。
“袁老師,您慢點走,您昨天剛領了獎,今天怎麼就下田。”學生道。
“我們是扎在田里的人,我最惦記的,是我的超級稻。”形瘦削的袁老道。
駱墨拉著宋應星,道:“這就是袁老先生。”
他走過去,鞠躬道:“袁院士您好,打擾您了。”
“小駱。”袁老笑著走來和他輕輕握手。
旁邊的學生道:“呀,你們這是在錄節目吧?”
駱墨笑著道:“對,我們在錄一檔《典籍里的中國》的節目,現在正在錄第二期《天工開》。”
袁老看了一眼同樣白發蒼蒼的宋應星,問道:“您飾演的是?”
“宋應星先生。”駱墨幫忙答復,并道:“呃,您就當他是演員吧。”
“宋應星好啊,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學家。”袁老慨道。
說著,他出右手想要握手,宋應星則本能的抬起雙掌,想要作揖。
兩位偉大的老人皆愣住了。
——惺惺相惜。
當二人四手相握的一刻,很多網友不知道為什麼,只覺得無比容。
“期期哭!期期哭!我一個大老爺們每期都哭!”
“看得我頭皮發麻!”
宋應星眼眶發紅。
“您怎麼啦?”袁老關心道。
宋應星抬起頭道:“我就是激。”
駱墨在一旁道:“袁老,我記得,您有一個禾下乘涼夢?”
宋應星問道:“禾下乘涼?”
袁老點了點頭,道:“我夢見,我們試驗田里的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每個人都可以坐在稻穗下乘涼。”
“天下富足,禾下乘涼的夢想,我年的時候也有。”宋應星道。
“UU看書 www.uukanshu.com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不會再挨。”袁老道。
“好!好!好啊!”宋應星連說三聲。
二人對視一笑。
“先生,能…….給我一株稻子嗎?”宋應星懇切地道。
“可以。”袁老立刻從試驗田里取下了一株。
宋應星拿著水稻,眼神中仿佛自己在觀看的是人間至寶,是最珍貴的東西。
在走回通往古今的橋前,他笑著道:“我無憾了。”
他沖駱墨作揖,駱墨趕回禮,道:“宋先生,您放心,古有《天工開》,今人繼往開來。”
宋應星欣一笑,手持飽滿的稻穗,踩著自己破舊的草鞋,皮黝黑的他,一步又一步的走向橋。
邊走邊念叨著:“天下富足,禾下乘涼,了不起,了不起啊!”
一扇門在此刻關閉,橋就此消散。
駱墨給這一期的末尾,加了兩句話。
“我們無法抵浪,但永遠記得燈塔。”
“該換我輩掌燈了,兩位先生,好眠。”
.........
(ps:第一更,求月票!另,大家興趣的話可以去一些短視頻里搜一下《典籍里的中國》,看一些片段,文中部分容有我自己的修改和加工,累累累........)
魚躍成龍,化身第一龍婿。論金錢,我富可敵國。論醫術,我超凡入聖。論武道,我蓋世無雙。 在這個世界上,我從不對任何人低頭,更不畏懼任何人。我的老婆和女兒,你們惹不起!
瘋了!抓自己的警花是未婚妻,罵自己的美女是老同學,就連天天在一起的靚麗房東也是別人安插的一步棋子!哼!玩計策?裝傻充愣,扮豬吃虎,可是我的強項。拼膽識?打架鬥毆,英雄救美,那是我的特長!集帥氣和實力於一身,聚霸道與無賴在一體,這才是現代都市最合格的駙馬爺……
「女神你好,我是你的未婚夫」 一代兵王回歸都市。 簡單粗暴是我的行為藝術,不服就干是我的生活態度。 什麼,你瞧不起我是一個司機? 老子可是貨真價實的老司機!
醫學院大學生王曉斌,墜樓后擁有了與鬼交流的能力。商業大佬、極品女鬼、中醫大牛、西醫一把刀、歌壇大神、書法大家……紛紛排著隊,哀求王曉斌滿足他們最終的愿望,甚至不惜將壓箱底的本事傾囊相授。面對眾鬼威逼利誘、圍追堵截。王曉斌:我只想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