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對她視而不見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對她視而不見

第313章 對視而不見

“以前我也相信過這種流言,后來長大了,便覺得口說無憑。只要沒有實證證明,我都不會相信是皇祖母害死我母妃。”永和公主黯下眉眼:“母妃去世時我還小,后來是王昭儀養我。偏偏沒過幾年,王昭儀也不明不白地去了。”

那個時候就聽人說是掃把星,所有跟親近的人最后都枉死。

明明在王昭儀暴斃之前還好好的,子沒有任何問題,偏偏一覺睡醒后,人便沒了。

雖然那時很小,但覺得王昭儀的死有蹊蹺。

為了不再連累任何人,后來向父皇請示,打算自己一人獨居。于是父皇騰出一座別苑,改名為永和齋,讓單獨住在這兒。

一晃多年過去,無論是母妃之死還是王昭儀之死,都解不開的心結。

很想查出真相,卻不知從何著手。

秦昭突然打聽這件事,這讓心里涌現一

秦昭給的最初印象就是非常本事,能把吳貴妃斗出宮的人,也就只有一個秦昭吧?

若秦昭愿意幫查母妃之死的真相,會不會希大增?

“那這些年太后娘娘有找過公主麻煩嗎?”秦昭問道。

永和公主忙搖頭:“不曾!因為聽說皇祖母不喜歡我,我便不曾出現在皇祖母跟前。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跟皇祖母一同進膳。”

Advertisement

皇祖母跟想象的也不大一樣,看起來和藹可親。

“一定不是太后娘娘害死婉妃娘娘。若太后娘娘害死了婉妃娘娘,依太后娘娘在后宮的地位,以及太后娘娘的手段,一定有辦法做到不痕跡吧?為什麼沒有其他嫌疑人的人名冒出來,偏偏是太后娘娘被謠傳害死了婉妃娘娘?”秦昭道出心中的疑問:“我以為,真正的兇手一是想禍水東引,二是想讓太后娘娘跟公主離心,孤立公主,如此便能一箭雙雕。”

這些年永和公主被孤立,跟后宮傳出永和公主是太后不能提起的忌這事有著莫大的關系。

而對方孤立永和公主的目的也達到了,只要永和公主不上位,永和公主要替婉妃查出被害真相就很難。

“良娣的分析句句在理!”綠萼聽得專注,不對秦昭豎起大拇指。

永和公主也是驚嘆不已。

從來沒想過這其中的奧妙,但秦昭卻想得如此深遠,讓嘆為觀止。

“那你可有辦法查出當年我母妃之死的真相?”永和公主急切地問道。

“需得公主手上有證據,我才能著手調查。無論是人證,還是證都可以。若什麼都沒有,那查出真相就難了。”秦昭不敢給永和公主希

畢竟是十五年前的事,當時永和公主又那麼小,如果沒有留下線索,就只能為無頭公案。

永和公主一聽這話心就涼了:“我手上沒有任何證據。”

曉事時,離母妃去世已有多年,的手上怎麼可能留有證據?

見永和公主黯下了眉眼,秦昭不忍看,便說道:“屆時我找太后娘娘問問,或許會有收獲。”

但這事跟太后也有關連,當年還傳出太后就是害死婉妃的兇手,這肯定讓太后心里不舒服吧?不然也不會不愿意見永和公主。

“皇祖母會不會生氣?我怕連累你。”永和公主道出自己的擔憂。

秦昭爽朗一笑:“不會的,太后娘娘很大氣,何至于生氣?反正我會找對時機的,你且放心。”

永和公主看到秦昭燦爛的笑容,眼眶一熱。

在所有人放棄的時候,只有秦昭愿意走近,這樣的誼是以前都不敢想的。

秦昭臨走時,永和公主特意送了一些自己做的點心,只因秦昭說特別好吃,因此還特意臨時做了一些。

在回東宮的路上,秦昭邊吃點心邊慨:“能吃到永和公主親自做的點心,整個后宮獨我一人吧。”

“是啊,良娣可厲害了。”寶玉專挑秦昭聽的話說。

秦昭聽了高興,把點心賞了一些給寶玉。

回到月居后,還在思量要怎麼找太后問婉妃之死的真相。

或者是不該太著急,今天才讓太后跟永和公主之間有轉寰的余地,這麼快又去向太后打聽婉妃之死,怎麼想都不好。

一路想心事,回到了東宮,不曾想會遇見有些日子沒打照面的蕭策。

蕭策似乎是想出東宮,他眼神凌厲,神冷凝,在看到秦昭的瞬間,他的表有些凝固。

沒有一點心理準備的秦昭也在這一瞬間不知如何擺放自己的表

很快反應過來,上前向蕭策行禮。

蕭策漫應一聲,旋即目不斜視地走遠。

秦昭看著蕭策的背影,心道他還要跟置氣到什麼時候?

那天只是說了一些心里話而已。蕭策這樣的人早晚都要親的,他對也不是什麼男。如果他對不僅止于責任,或許還有去爭去搶的理由。

寶珠和寶玉看到這一幕,兩人對視一眼,都怕秦昭難過。

“永和公主做的點心太好吃了。”寶玉夸張地道,想轉移秦昭的注意力。

秦昭癡站在原地,心里有點難

“好吃就多吃一點。”秦昭說著,把自己懷里剩下的點心盒也塞給了寶玉。

寶玉求救地看向寶珠,寶珠低聲道:“良娣心不好,咱們別去煩良娣就行了,讓良娣自己靜一靜吧。”

那天晚上發生的事們也都聽見了。

只能說,秦昭當時的冷靜態度讓殿下不舒服吧?原本殿下都說了,親一事會暫緩,但良娣卻在鼓勵殿下親。

殿下又是那麼驕傲的人,怎麼能忍良娣說這些話?

但良娣的心其實也能想明白。

殿下說親一事暫緩,也只是暫時的事罷了。早晚有一天殿下還是要親,哪怕殿下自己不想親,皇上和淑妃娘娘也會時時催促這件事進行。

對良娣來說,早半年或晚半年沒有任何區別,還不如早早促了此事。

太子殿下這樣的份,不可能永不親。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