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東宮媚 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身涉險

《東宮媚》 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身涉險

趙昔微心中主意已定,就揚眉朝太后一笑:“太后娘娘想要孫媳婦喝酒,孫媳婦自然是要喝的,只是這酒剛剛灑了不,還得麻煩常公公重新倒一杯!”

這有什麼難的?

太后迫不及待想看一出大戲,就也沒多想,只吩咐常英:“你去,給太子妃親自滿上!”

常公公被太后掐了十幾下,這麼一聲命令,簡直是得了救星,忙出手來,親自捧著酒壺,倒了滿滿當當的一盞酒,呈至趙昔微眼前,拉長了聲音,道:“太子妃,請——”

“多謝常公公。”眼看趙昔微抬起手臂,太后面就是一喜。

喝下去,就有好戲看了!

皇帝目一凝,手掌抬了抬,似乎有些不忍:“太子妃,此酒——”

“皇帝怎麼了?”太后眉頭一挑。

皇帝回過神來,手掌又垂了下去:“沒事,沒事,朕沒事。”一連說了三個沒事,他的眸就黯淡了下去。

趙昔微心里就咯噔一響。

不知道是不是的錯覺,總覺得,皇帝的反應古怪中著一詭異,詭異中又有著幾分慈悲,慈悲中又有著幾分恐懼。

該怎麼形容呢?

趙昔微想起了小時候抓野兔的事來。

野兔都藏在山林草窩里,周圍布滿了荊棘,有時候甚至還有蛇蟲。

Advertisement

每次靠近草窩,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窩蛇,或者一堆蟲。

但再擔心再張,還是得必須去開那厚厚的茅草。

因為娘親又病了,得抓幾只野兔子去賣錢——賣了錢才能給娘親抓藥。

現在,皇帝這種復雜的緒,就像是那個時候的

,就是那草窩里的小兔子。

皇帝這出去又垂下去的手,是一種既想放棄,又想抓住的態度。

太后眼皮子一,臉就沉了沉。

皇帝這樣的子,實在是不堪大任。

寡斷、耳子又,這麼些年來,要不是有輔佐,能坐穩這江山?

剛剛在宮里,不是還心急火燎的很?搜查酒壺時,不是還雷厲風行的很?

怎麼被個小姑娘長篇大論一通,就想反悔了?

那可不行!

太后冷冷一哼,眸立時就銳利了起來。

可是等了好久才等來這麼一天,就想看趙家和皇帝反目仇呢!

怎麼可能讓皇帝收回命!

“皇帝是心疼了?”太后諷刺地笑了一聲,揚起紫紅角,慢悠悠地道:“當年皇后生產之時是如何痛苦掙扎,難道皇帝忘了?”

“朕沒忘!”皇帝手指一,猝然抬眼:“皇后生產之時,痛了兩天兩夜,朕怎麼可能忘記!”

“是啊,兩天兩夜!太醫束手無策!”太后笑著接過他的話,“哀家記得,當時上百個太醫,無人診斷出皇后到底是怎麼回事——”說完,目落在了那壺酒上面,語聲一寒,“陛下難道不想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嗎?”

皇帝一怔,手掌下意識地捂了捂心口。

曹德嚇得臉都白了,忙上前去托住他的手肘:“陛下,您別急,您可千萬別急……”

沒有人比他更明白,皇帝有心口痛的病,太后這麼一刺激,萬一發作起來……

他驚得渾的冷汗都冒出來了,只一邊替皇帝著后背心,一邊輕言細語地安:“陛下您別想太多,雖然這酒是沈娘子送給皇后娘娘的,可也未必就是真的有什麼貓膩。況且,當年皇后視沈娘子如親姐妹一般,就算是兩人后來生了嫌隙,到底還是有昔日的分在的……”

“哦?”太后聽出這話有為趙府開之意,立時就不樂意了,又添了一把火,刺激皇帝道:“如果這酒真沒有貓膩,皇后為何宴飲之后突然腹痛?太子妃和趙丞相又為何不敢喝?”

“這……”曹德的底氣就有些不足了。

說實話,當事人都故去了,當年之事到底怎麼樣,還不是看皇帝怎麼想?

可皇帝一遇到皇后的事,就冷靜不下來。再加上趙家這個猶豫不決的態度,很難不讓人懷疑……

趙昔微就看向了趙子儀。

見他眉心微皺,神端凝,毫沒有表態的意思,就手心。

不要說皇帝不信任趙子儀,就是,也不敢太相信。

只是,若說他為了和沈玉清在一起,就加害于皇后,還是不相信的。

倒不是相信他為人良善,而是……沈玉清在他心里沒有重要到這種地步。

他的要真的有這麼深,又怎麼會至于讓沈玉清流落鄉野那麼多年,而自己則娶妻生子平步青云?

很顯然,相對于男,趙子儀更在乎功名利祿。

那麼一個在乎功名利祿的人,就更不可能為了一段去冒這個陷了——世上沒有不風的墻,陷害皇后,這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如今皇帝已經有了疑心,再拖下去,不僅對趙府,就是對,也是百害無一利。

所以,今天這是一定要喝了……

“陛下!”趙昔微心神一凜,突然開口道:“這酒果真是我娘親送給皇后娘娘的嗎?可有人證證?”

酒要喝,但主陷阱的事,也絕對不會干。

“嗯。”相比趙子儀的沉默,皇帝倒是坦誠許多,一五一十地告訴:“是你娘親送的,這酒長安月,是沈家釀……”又耐心解釋了一句,“皇后不是尋常妃嬪,日常起居飲食,皆有專人記錄在案。”

說了兩句,就又咳了起來,“咳……”

隨駕的幾個小侍嚇得雙就是一:“陛下……”

“把丹參養心丸拿出來!”曹德常年照顧皇帝,已練就了臨危不懼的鎮定,“陛下不過是咳嗽了一下,急什麼急!”

趙昔微陷了沉默。

是沈家的酒,就一定是沈家做了手腳嗎?有人記錄,就一定不會出錯嗎?

但皇帝正是緒最不穩定的時候,經不起任何刺激。這種疑問,不但不能提,反而還要很好的掩飾起來。

因為如果這麼追查下來的話,皇后宮里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兇手……可服侍過皇后的人,說也有上千人,這樣的腥風雨,沒有一個人能承得起。

皇帝也許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選擇了代價最小、也最為溫和的方式——賜酒于趙府。

看來,只能以涉險一次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