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東宮媚 第四百五十八章 處江湖之遠,居廟堂之高

《東宮媚》 第四百五十八章 處江湖之遠,居廟堂之高

“怎麼突然提起金州?”李玄夜亦是一愣。

絢麗煙花照徹夜空,無數盞花燈悠悠漾,飄于水中。

“你忘了嗎?我在金州長大的呀!”趙昔微擺,在船邊坐了下來,水池掀起微風,鉆進的鞋,帶來一點點沁心的涼意,讓鞋尖。

金州,有年的記憶,也有娘親的墳墓。

長安有的父親,但卻不是的家鄉。

沈玉清死在金州的鄉下,按照愿,葬在了長安之南、金州之北的青麓山。

金州離長安不遠,快馬也就一日的路程。

“微兒思鄉了?”李玄夜跟著也坐了下來,一手撈起飛揚的角,在了膝上,隨口道:“等開春天氣好了,我帶你去看看就是了!”又被夜風吹的頭發,聲道:“你要是學會騎馬了,想去探就更方便了,我們挑最好的千里馬,半日便可來回。”

“好啊!”趙昔微心底最后一都被他得妥妥帖帖,把腦袋半靠在他肩上,聽著耳畔的歡聲笑語,看著天上的滿天煙花,忽然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我雖然是在金州長大的,但是卻只去過一次金州城……”語聲溫而平靜,緩緩道來,“那是四五歲的時候,娘親要去見一位故人……”

Advertisement

那日也正是除夕之夜,那位故人一襲青,腰佩青銅劍,眉目溫潤流,笑容克制卻著暖意,讓不由自主地就想親近一些。

他含笑抱了抱,語氣充滿了憾和疼惜:“清兒,你要是信得過,就把孩子給我吧,我已有了兩個徒兒,要是過去了也有個玩伴……”

沈玉清卷起袖,放在桌上由他診脈,語氣淡淡的:“你這話說的,我只是病了又不是死了,我自己的孩子,就算是我只剩下一口氣,也不能給別人手中去,別說是你來養,就是他我都不放心。”

小小的趙昔微仰起臉,好奇地問:“他是誰呀?”

沈玉清和那人對一眼,然后笑道:“他呀,他是娘親的一個朋友。”

趙昔微搖頭:“我問的不是這個他,是那個他。”

那人張了張言又止。

沈玉清又換了一只手診脈:“微兒說的那個他不是這個他?娘親說的這個他就是那個他啊,不知道你想要問的是哪個他?”

趙昔微一下子就被繞了進去了,著沈玉清想了半天,才想說“我問的那個他不是眼前這個他”時,那人已經幫沈玉清診斷完畢。

不知道他代了一些什麼,向來沉靜如水的沈玉清,忽然眼底浮現了點點水

趙昔微記得很清楚,娘親蹲下子,一把抱住,狠狠地將摟在懷里,就像恨不得把進肚子里一樣,語氣堅決而毅然:“不管是哪個他,誰也不能從娘親邊帶走你!你是娘親的心頭,只要娘親還有一口氣在,就一定要親自照顧你長大,任是誰也不能把你帶走,除非娘死了……”

那人似乎十分不忍,背轉過去,語氣低緩:“清兒,你這是何苦……”

他雇了車,親自把們母送了回去。

臨別之時,他又從上取下一個錦囊,掂了掂,是碎銀子的聲音,他了一眼們母二人,將錢袋子拋了過來:“保重,好自為之。”

走了幾步,又停了腳步,他嘆了口氣,終是轉過來,再次折返過來,矮下蹲在面前,憐的發頂,低聲道:“我姓柳,名寄山。微兒要是以后遇到什麼難了,記得去江州找我!”

他顯然知道,沈玉清不會找他,也顯然知道,趙昔微日后一定會遇到難

現在想來,或許他早就知道,沈玉清活不長了吧?

只是趙昔微并沒有去找過他,因為后來沈玉清將往事和盤托出,選擇了求助生父。

至于娘親這個只見了一次的朋友,也就塵封在了記憶中。

“柳寄山?”李玄夜神一正,“我記得,顧寒蘇的師父姓柳,名寄山……”

趙昔微有些驚喜:“這麼說來,我差點和顧大夫了師兄妹?”

李玄夜又皺了眉頭,緩緩道:“昔日你外祖父門生遍天下,所授者皆為朝中才俊,從沒聽說過有江湖人士——”

江湖之遠,居廟堂之高,這兩者就像是黑白兩個世界,很難產生什麼集。

若朝臣結江湖人士,那更是要被彈的罪過。

趙昔微有些愕然:“我聽說他一直居,會不會是改名換姓了呢?”

李玄夜笑了笑,一副不愿多談的樣子,淡淡道:“或許吧。”

趙昔微心口“砰”地一下,莫名覺得這樣的他,有點陌生。

張了張,還沒說話,靈犀抱著滿懷的花燈小跑了過來:“哥哥嫂嫂,我們去放河燈吧!”

一面說,一面把三盞花燈放在了桌上。

花燈巧可,做了蓮花的形狀,一看就是用了一番心思。

李玄夜問:“你從哪里弄來的?”

靈犀抬了抬下,得意一笑:“喏,是對面那個賣花燈的老婆婆送的!不過我也沒白白占老人家的便宜,我塞了一塊銀子給呢!”

又把一只墨筆塞進趙昔微手里,撒道:“這里許愿真的很靈驗,嫂嫂快把心愿寫下來!”

“是嗎?”趙昔微含笑接了筆,卻不知如何落筆。

是不相信神靈的,更不相信許愿能靈驗。

多年前,沈玉清病癥復發時,曾向神靈祈禱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靈驗過。

若蒼天真有眼,又怎麼會讓人間有這麼多生離死別?

靈犀趴在桌旁,托著腮微一沉思,便寫下了自己的愿,然后捧著花燈在船頭跪坐下來,小心翼翼地將整個花燈放水中。

小小的燈順著水流,悠悠,飄向遠

靈犀雙手合攏,閉上眼睛,虔誠地許了個愿。

趙昔微靜靜看著,心道為什麼同樣是被皇帝親自養的人,太子殿下怎麼就如此沉穩持重,一點都沒有這種不諳世事的天真呢?

正思忖著,那“沉穩持重”的太子殿下卻執了墨筆,鋪開白的宣紙,提筆而就,落下數字,然后卷好,再把花燈遞了過來:“拿去放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