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穿成了小說昏君大反派 第二百七十六章 巧得天工

《我穿成了小說昏君大反派》 第二百七十六章 巧得天工

與此同時,興慶宮附屬的南書房,趙信也長長的呼出一口氣,“總算完了。”

“陛下,辛苦了。”

一直在旁伺候的蘇卿語和林玉見他如此,也不住出了笑容。

前者說著,連忙端過早就準備好的蓮子羹,并用銀勺舀了一掃遞到他邊。

而林玉則在旁邊忙著收攏筆墨。

趙信下意識的張接過銀勺中的蓮子羹,冰涼的覺瞬間順著舌尖沁肺腑。

趙信再次呼出一口氣,聞言一邊慢悠悠的嚼著一枚的蓮子,一面微笑的看著面前一張張的書稿道:“確實辛苦,不過值得。”

說罷看見還在收拾書稿的林玉道:“玉,別忙了,你們也辛苦了,先歇一歇待會再收拾。”

說罷手從蘇卿語手中接過盛蓮子的銀碗,舀了一勺蓮子羹送到林玉邊道:“來,獎勵一口皇后親手調制的蓮子羹。”

“啊,臣妾……”

林玉沒想到他會來這一出,頓時鬧了個大紅臉,想要推辭,但是勺子已經邊了,只好小心的張口接下來,但俏臉卻紅得要滴出一般。

隨即嗔的看了他一眼,又眼看了一眼皇后,見后者只是笑,好像沒在意,才松了一口氣。

趙信見此不由呵呵一笑道:“不用看,卿語,為示公平朕也喂你一口。”

說著真就舀了一勺遞到蘇卿語邊。

這下到蘇卿語臉紅了,不過兩人到底相時間更長一點。

而且這兩天三人一直共一室,除了抄書稿之外,不得也會做一些的事,期間比這更害的事也做過了,所以倒也沒甚在意的吃了一口氣。

Advertisement

為了掩蓋尷尬,岔開話題問道:“陛下,這些書稿上的容,任意一樣傳播出去只怕都要翻天覆地,陛下真打算把它們都傳播出去嗎?”

林玉聞言也同樣點頭道:“是啊,這上面所載的容實在太過珍貴了,任何一樣都足以興盛一個世家,這樣傳播出去的話不知道要引起什麼樣的轟。”

說話間忍不住拿起一頁書稿,書稿上的容由半頁文字配半頁畫組,而那文字是出于趙信的手,而這幅畫卻恰好是自己親筆完的。

畫旁邊還配著一行小字,《天工開之作咸篇》(制鹽)。

上面的文字則詳細記載著關于制鹽的詳細流程,再加上配圖,更加一目了然。

從小在崔家長大,雖然崔岑目的不懷好意,但是過的確實是貴的生活,對于這些民間技藝,當然談不上了解。

但就算如此,也能看得出來這上面所載的制鹽工藝至比當下的制鹽工藝高明十倍。

而鹽的價值更加不用多言。

這樣一種工藝一旦傳出去,落在任何一個豪門手中,都必然會是一樣興旺家族的絕技,是絕的那種。

而這不過是這諸多書頁之中的一頁而已。

而其中更有一些技藝,是完全聞所未聞的。

比如其中一篇做《**料》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但是看到趙信對這一篇格外鄭重,便知道其中的容絕不簡單。

的觀念里,這些絕技無論如何也應該鄭重收藏起來,不示人。

趙信聞言不由哈哈一笑,“妃忘了嗎,朕是大秦皇帝啊,別人需要興旺家族的技藝,朕需要嗎?”

兩人一怔,這才意識到,他們現在是天家了。

對他們來說,要興旺的不是家族,而是天下。

只要天下興旺了,他們的家族自然就興旺了。

“朕不僅要傳播,還要大傳特傳。

在天下人眼里,這是一個個興旺家族的技藝,在朕看來這是大秦即將要興起的無數作坊,而每一個作坊都能養活數十,數百,乃至數千的子民。

你們想象如果有一天京畿之地有一千家這樣的作坊,那麼朕還用擔心流民嗎?”

兩人聞言忍不住想象他所描述的場景,隨即恍然,“陛下是打算用這些東西解決流民問題嗎?”

“嗯。”

趙信點點頭,心中也有些抑不住的興

他這一次真沒想到,這一次劇反轉的獎勵,不但給了他兩千多點的氣運值,還直接給了他一本《天工開》還是繪圖本的。

時間倒回到兩天前,當他剛剛朱雀門的那一刻。

腦海中恰好響起系統的提示:【系統掃描完,異寶山河印信息已收系統記憶庫……】

【本次掃描消耗十八個時辰,消耗氣運值1029點……】

趙信聽到這里險些要罵娘。

接著系統的聲音再次響起:【系統運行已恢復正常,劇反轉獎勵開始結算……】

【山河印劇反轉功,宿主獲得異寶山河印,獎勵氣運值1200點,異寶加持氣運值1000點……獎勵品繪圖本《天工開》一冊……】

【宿主目前擁有氣運值1141點,滿足升級任務條件,宿主是否使用10000點氣運值獎?】

趙信回憶起當時的景,仿佛覺系統的聲音還在腦海里回響。

而當時的趙信卻覺腦子里嗡的一聲,他萬萬沒想到這一次的劇獎勵居然這麼給力。

一冊《天工開》這瞬間就等于把他不會像其他穿越眾一樣搞發明的短板給彌補了。

雖然天工開也只能代表明代時期的水平,但是對他現在來說也夠了。

比如制鹽,制糖,造紙,還有冶煉等等,大明的水平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相當高超了。

甚至連同時代的歐洲在很多方面也大大的不如,不然這本書在歐洲也不會被一再翻譯那麼多版本了。

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這本書傳西方直接加速了西方的發展進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信對于這本書原本的是復雜的。

在現代人的考古價值來看,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是巨大的。

但是在當時的角度來說,華夏知識分子保意識的缺失,也是華夏民族災難的間接加速劑。

華夏兩個在后世被吹的所謂科學家,一個是天工開的作者宋應星,另一個是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

但這兩人在當時來說,都對本民族的發展貢獻寥寥。

反而是一個造就了后來游牧民族的發展,一個彌補了西方世界在農業以及造紙綢制造,印刷等等領域的短板。

有人說是華夏人自己不重視,可是很多人卻忘了,這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那就是他們的所謂科學都只是記錄。

雖然在部分領域也有所進步,但是整來說,他們并沒有超越當時的發展創造。

也就是說他們記錄的東西,本來就是當時社會的工匠們就已經會的東西,重視了,又能怎麼樣呢?

只不過到后世,因為某些學者妄圖證明,華夏民族也和西方一樣,有西方式的科學家,才把這兩個在西方世界有影響力的所謂科學家吹而已。

當然不管怎麼說,現在來說,這本《天工開》對趙信來說卻無異于神助。

而且這東西一到手,他對于這一次的旱災應對也跟有把握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