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無戲言!”片刻後,認定鄧名是三太子的周開荒又嚷嚷起來,他自認爲終於想明白鄧名的心理了。
沒錯,鄧名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宗室子弟,雖然不一定是崇禎孤,但看起來也是個親藩大王,那麼他顯然就要遵循一些與衆不同的行爲規範。周開荒不次從故事和戲劇裡聽過“君無戲言”這個詞,他把這個詞和鄧名對承諾的堅持聯繫起來了。
“啊!不錯!”李星漢也恍然大悟。
鄧名雖然不承認他是三太子,但周開荒認爲他其實就是,而且遲早有一天會真相大白。若是今日鄧名毀諾,自然是令他自己蒙。想通這點後,周開荒也就不再對鄧名的命令耿耿於懷——這倒是證明他老周在晚宴上不是信口開河的新證據。
李星漢在逃亡的路上只想著如何千方百計領著兄弟們返回萬縣,沒有時間考慮今後的前途,今晚的大捷讓李星漢稍稍減輕了心裡沉重的負擔。剛纔鄧名的問話了李星漢的心絃——之前他一直無條件地服從譚文,和這個時代所有的人一樣,他選擇了一個效忠的對象,這個對象需要足夠近,讓他能夠接命令、作出報告;需要比他地位高,讓他能夠心服口服。
在封建帝制中,只要是個不想謀朝篡位的人,他就需要這樣一個效忠對象,李星漢現在失去了效忠的對象,被鄧名順口一問,李星漢心裡立刻變得空的,沒了著落。這種效忠鏈就像是拴住風箏的線,從至高無上的天上傳到天子、朝廷手中,然後一級級地傳遞下來,當人在這個鏈條上時,好像就找到了自己在整個社會中的位置,而失去了它之後,李星漢就覺自己好像是水中的浮萍,被社會所拋棄了。
這種覺就類似於公民社會中的失業,失業就是社會不需要一個人的勞,因此他到自己被邊緣化了,沒有價值;在這個封建時代,如果沒人需要李星漢的效忠,那他就會到自己被邊緣化了,他也確實是了邊緣人羣中的一員。
不僅自己需要重新找到位置,李星漢的部下們也不願意做一葉浮萍,李星漢必須要迅速地給自己重新找到一個效忠的對象,把自己穩穩地重新鎖在效忠鏈上,這樣他和他的部下們心裡才能踏實,才能重新到自己在這個天下、這個世界中的價值。
不同於忙忙叨叨的周開荒,或是茫然無助的李星漢,趙天霸聽到這個詞之後變得更加憂慮,剛纔他從營帳裡出來看熱鬧時鄧名已經走了,正好趕上李星漢吐出“君無戲言”這個詞。
“若是晉王殿下沒有了擁立之功,那將來晉王在朝堂上就不會像今天站得這麼穩了,而且晉王幾次擎天保駕之功,也就不會被記得了。”趙天霸被牢牢鎖在晉王——永曆天子這條效忠鏈上,而那些闖營的人都不是,如果能夠自己擁戴一位天子趙天霸覺得他們多半會樂觀其。
幸好,奉節的文安之也是永曆朝廷的人:“等到了奉節,我一定要向督師仔細彙報這件事,三太子對皇位的覬覦之心,已經是毫不加掩飾了。”
三戒大師的架空曆史小說新書----"權柄" 從來一個窠臼,何故至今脫不得。 多少帝王將相事,多少千古興衰史,皆逃不出‘權柄’這個窠臼。 本書便是一個講述‘權柄’的故事,看秦雷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中,從一個戰戰兢兢的質子通過火與血的洗禮,陰謀與背叛的磨練一步步去了解權柄、接近權柄、掌握權柄,最終令萬萬人膜拜、令萬萬人仰望的。 權柄,公器也,豈能為一人之私所用———這是在朝堂上秦雷道貌岸然的奏對 夫人啊,記住啦,握好軍權和財權,這天下就是咱家的————這是秦雷的……私房話 …
“我一腳油門就能到關島你信不!”別人開飛機費油,李戰開飛機費發動機!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亂,有一布衣,拔劍亂世中。他運籌帷幄,輾轉征伐九萬裏,劍鋒所指,敢令八百諸侯。他東征西討,蕩平割據軍閥,克定天下。他以柔治天下,勵精圖治,天下英才,盡歸其麾下。他叫劉秀,東漢第一個皇帝。“這皇座,隻能我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