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花瓣即將被接引收回之際,一道紫的電從花瓣飛快衝出,迅疾無比,直接引頭頂,接引頭上升出舍利,幕護住全,那紫砸在幕之上,現出層層如同水波一般紋路,卻無法摧毀幕。停頓時,約可見是一柄小錘。
紫電一擊無功,又飛了回去。然而接引面忽然變了變,背後的幕竟然被什麼一可怕的銳氣一分爲二。原來,誅仙四劍中,有一把絕仙劍已不知不覺地出現在接引的背後,將那舍利的護金生生斬開。
接引手中驟然現出青蓮寶旗來,頓時白氣懸空,金萬道,那青蓮寶旗的舍利子與接引本的舍利子合二爲一,金當即大盛,絕仙劍一時無法斬開幕,而此時十二品蓮臺也被接引收了回來。
通天教主也不追擊,心念一,四劍當即消失不見,說道:“十二品蓮臺、青蓮寶旗、佛舍利……道友防之功堪稱諸聖之首,端的周無比。只不過,防雖有餘,攻卻不足。此番較量,當是道友敗了。”
接引微微頷首,承認了自己的敗績,方纔他雖然在青蓮寶旗的幫助下,防住了絕仙劍,但畢竟慢了一步,背後的道袍仍被那無匹的銳氣所損,破開一道長,雖頃刻復原,畢竟是輸了一招。
聖人都是萬劫不壞之,說到底,聖人之間的爭鬥,誰都不能真正取了誰的命。因而聖人之戰要麼就是不外泄力量,純粹以切磋爲主,見好就收;要麼就是在三十三天之外放開手腳。施展出毀滅星辰之力,大戰一場,直至一方敗走。
當年準提道人與通天教主放對時,先是切磋敗了一手,隨後由於通天教主不肯釋放不明王等人,故而撕破面皮,在三十三天外大戰了一場,最終準提敗退而歸。
如今接引在失機之下,敗了一招,但並未如準提那樣不依不饒。而是爽快地認輸道:“鴻鈞老師所傳四劍,果然威力驚人。貧道既然敗於道友之手,也不作糾纏,就此別過。此番因果結下,我自帶門人西去,來日必有再會之時。”
通天教主面無表地應道:“自當完此因果。”
接引道人看了張紫星一眼,忍不住又問了一句:“道友當真不考慮貧道所提之事?”
張紫星答道:“緣若來時,避之猶不去;緣若無時。強求亦作空。教主何必執著?”
接引道人長嘆一聲,朝他點頭示意。帶著軍荼利明王與降三世明王飄然離去。
張紫星與趙公明等人見通天教主擊敗接引道人。心中大喜,正要上前而來,忽見通天教主轉過去,朝遠方說了一句:“二師兄,方纔觀戰已久,何不現一見?”
張紫星心中劇震:元始天尊也來了!居然還躲在一旁窺視接引與通天的較量!
就見前方上空祥雲繚繞,仙樂響亮,地面上現出一個道人來,這道人給人的覺是面貌端莊。一臉正氣。手中拿著一玉如意,舉手投足間皆帶著出塵之氣。
方纔接引教主是外人還罷了。如今面對同門師兄,通天教主也不貿然失禮,下得奎牛,稽首道:“師兄請了。”
此人正是闡教教主玉虛宮聖人元始天尊,元始天尊還禮道:“師弟,當日紫霄宮共議封神榜時,曾算定湯無道,氣數當終;周室仁明,應運當興。如今師弟來此,反而相助商紂,逆天而行,是爲何說?”
通天教主答道:“天道無常,豈可以一時之數論之?此時天機紊,已失常理。孰興孰衰,不得而定。何來逆天之說?當日紫霄宮諸聖議定封神榜,亦曾有各憑氣運之論。行深者,其仙道;行稍次,其神道,行淺薄,或其人道,隨迴之劫,或飛灰湮滅,不存於世。你我皆乃混元聖人,萬劫不壞,超然於世,自是不染人界興替,只爲門下氣運。二師兄深謀遠慮,一早便搶先將那封神之命者納門下,又因當年算定之數,將門人盡數相助於西周。我門下多於大商息息相關,二師兄此舉真意不言而喻,既是如此,我也唯有相助天子紂,以合殺劫之運。”
張紫星聽得通天教主將立場挑得如此明白,而且還言明瞭是幫助他這個天子,可見重視之意,不由暗暗點頭。事實上,這種結果也是張紫星靠自己地實力與表現贏得的。在通天教主看來,且不論截教與大商的關係,目前天子手中有孔宣與混沌鍾這樣的強助,本又有乾坤鼎在手,還和三聖皇、西王母有切聯繫,加之智謀卓絕,手段高超,竟然能說大師兄老子!這位人界天子已不僅僅是一個人擺佈的棋子,而是有了當棋手的資格。
在最近那匪夷所思的經濟戰中,居然兵不刃地讓西周民心盡失,大商本卻佔穩道義的立場,正合了天子當日所分析的“人和”之勢,故而通天教主的語氣纔會這般堅決。
元始天尊目中神一閃,朝張紫星地位置瞥了一眼,看出此人正是那命外之人,暗暗皺眉,對通天教主說道:“師弟既有此意,我這爲師兄的,自當奉陪。只是昨日我有一門下爲你那門人趙公明所擒,此人乃我嫡傳弟子。還師弟賣個面,將之釋出,再論是非高下。”
通天教主暗忖殺劫歸殺劫,元始天尊畢竟是二師兄,又同是混元聖人,如今兩人尚未完全破臉,而師兄又當衆開了這個口,也不好掃了他地面子,以免日後老師那裡不好說話。況且一個弟子而已,並不算什麼,當下朝趙公明看了一眼:“你且將那人釋出,歸於你二師伯。”
趙公明不料元始天尊提到此事。而那道行天尊已由逍遙子置了,只好對張紫星施了個眼。張紫星暗不好:以刑天的腳程,只怕此時被封印力量的道行天尊已經被關押在地底基地實驗室,在商青君的指揮下,進行一系列試驗了,如何能放其出來?
張紫星心思轉得極快,說道:“啓稟聖人,那被擒者乃闡教門下道行天尊,原本趙道兄意將其斬首,懸於轅門。以報餘元之仇。但貧道念在其也是道德之士,不忍如此。故而勸阻,然而在昨夜不知何故,道行天尊忽然逃遁,不知所蹤,貧道地一位道友已去追趕了,至今未歸,想是無果。此事諸人皆可作證。”
通天教主又聽張紫星將餘元的事詳述了一遍,眉頭大皺。對元始天尊說道:“師兄。你那門人自倚神通走,當是無事。只是我那門人餘元也是金仙之,應劫死倒還罷了,卻被斬去首級,懸於西周轅門之上!你我同出一門,如此輕辱,是何道理?”
元始天尊量趙公明等人不敢欺瞞,反正有玉虛冊可以查得生死,道行天尊當是無恙。聽得通天教主質問餘元之事。不由暗罵那些門人做得太過顯眼,答道:“此事確有欠妥。我當命人迅速葬下餘元,以息此事。”
通天教主頷首道:“既是應劫,此事就此了結罷!二師兄,你我各行其道,方纔你在旁窺視我與接引一戰,心中必有計較。今日不得要做過一場,以明天數。”
元始天尊笑道:“俗語云,先師次長。我雖有心與你見個高低,卻有師長在前,豈可獨自專擅?”
通天教主似是覺到了什麼,面一變,朝空中看去。須臾,就見虛空中現出一座金橋,搭於地上,橋上一鬚髮皆白的老道乘青牛緩緩而下,正是八景宮聖人老子。
老子來到兩聖跟前,目掃過後面地張紫星,對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說道:“二位師弟,別來無恙?”
三人見禮完畢,通天教主搶先道:“今日我與二師兄各執己見,分助大商與西周,自當有一戰。大師兄法駕至此,是爲助我,還是爲仲裁而來?”
老子嘆了一口氣:“三師弟,你何苦如此?此番殺劫臨世,我等聖人俱是萬劫不壞,無非就是門下氣運。你門下良莠不齊,淺薄,多犯嗔癡之戒,無法與二師弟門人相較,自是難逃殺厄。師弟趁早聽我良言相勸,休要再逆天行事,速回守碧遊宮,著弟子改過前愆,靜心修持,或能有一二可免殺之難。”
通天教主的心陡然沉了下去,沉聲說道:“大師兄爲何如此偏幫二師兄?天下生靈,不論是何族何類,凡有靈者,皆可傳道。有道是,有教無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此方爲我道之真意。我門下弟子雖多,或有淺薄之人,自會應劫而行,但豈可如大師兄這般一概而論?橫豎是各憑氣運上榜,如此說來,二師兄門下,也儘可足應劫之數!”
張紫星聽得暗贊:通天教主這番話,有不還是取自他這個天子當日在碧遊宮所言地理論,就算是老子,也找不到太好地理由反駁。
果然,就見老子沒有駁斥,而是長嘆一聲:“三師弟,既然如此執迷不悟,我也無需多言。我乃人教之主,當行人教之道,以人爲本,大凡妖魔異族,如不尊人化,則不人道,我也不予庇護。況且我當年曾有承諾於二師弟,若果真有兄弟相爭,當助他三次。今日既然是如此,請三師弟休要怪我不論舊。”
張紫星差點跳了起來:三次!爲什麼不是兩次?好個人教聖人李聃,居然還耍了這麼一手!
雖然當日在八景宮時,他以滅世之道的強勢,制住了老子,但歸到底,終究還是被老子算計了一次。
天道無常,世事變幻,你算計他人時,也落他人之算,怎可能一切盡在掌握?
通天教主的面冷了下來,說道:“原來大師兄與二師兄還有這番計較!當年在紫霄宮時,二位師兄於我那廣授教義之道就有微詞,雖然我等道各迥異。卻始終是一師所授,想不到你們一早便議定制於我,可嘆我猶不自知!既是決定倚多勝,合攻於我,爲何方纔不與那接引一道,以三鬥一?我縱然真有翻天本事,也不是對手。”
老子似是有些歉疚,說道:“西方教畢竟是外人,你我三兄弟同出一門,再如何也只是鬥。若是連同外人鬥你,豈非打自家臉?”
老子的這番話讓張紫星有些意外。不由對老子另眼相看。原著中,老子、元始天尊是毫無愧地夥同接引和準提,兩次圍攻師弟通天教主,倒是通天教主在萬仙陣前說過“不知他打我即是打你一般”之言,想不到,今日老子居然說出這番道理來。
張紫星忽然有些明白當日老子爲何許那太清令牌兩次之效了。老子尊清靜之道,況殺劫乃人界興替。並非必須地出手。老子當年對通天教主“有教無類”之道不太滿意,也有“以人爲本。大凡妖魔異族。如不尊人化,則不人道”之論,而元始天尊正是早立心計,迎合老子的喜好,門下弟子多爲人教出,偶爾有一二異類也以人化而傳人道,如玉真人、黃龍真人,亦得重視。而申公豹不論對象貴賤高低,出如何。屆時一概往。與通天教主地一些行爲暗合,故而爲元始天尊所憎。
老子雖然有心偏袒元始。但畢竟與通天教主乃師門兄弟,加之清靜無爲,不喜爭鬥,自知當年三次之約過多,故而借張紫星上次八景宮之事,將太清令牌通過其手轉給三師弟通天教主,等若將三次減爲一次,正好兩邊均衡。
湊巧的是,這與張紫星當日在八景宮的手段也有些類似。張紫星是以已廢棄地滅世計劃,換去這太清令牌,而老子卻是早有暗償通天之意,通過這個令牌使天子放棄滅世之心。雙方你我願,倒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