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謝及音著金銅鏡說道,“咱們也去。”
第4章 雅集
為了舉辦這次雅集,楊守緒幾乎買空了城的名花和酒。雅集定在城外紫竹林,竹林之中曲水流觴,兩岸陳列著上百種名貴的花,花瓣落淙淙曲水中,與白玉酒杯一起逐水而流。
楊守緒與其子楊伯崇正在竹林亭間待客,忽聽下人稟報說嘉寧公主駕臨。
楊守緒與楊伯崇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是一頭霧水。
楊伯崇問道:“你看清楚了,真的是嘉寧公主?”
家仆答道:“人在馬車里沒面,但那朱華蓋車上鐫飾青鳥,印信上刻著‘嘉寧’二字,想必不會錯。”
楊伯崇轉而看向楊守緒,“今日雅集名單是我親自擬定的,從未給嘉寧殿下發過請柬,怎麼突然……”
“隨為父去看看吧。”楊守緒又對通報的家仆說道:“你不必跟著,去佑寧公主府與佑寧殿下說一聲。”
楊守緒與楊伯崇迎至竹林外,見那確實是嘉寧公主府的車駕。
識玉為謝及音挑起車帷,先是一只玉白纖長的手從車里探出,接著是竹青的繡袷束腰長襦,如一支纖秾得宜的玉蘭花徐徐盛開似的,從馬車里緩緩鉆出來,踩著墊腳凳邁下馬車。
那風流窈窕的段令楊伯崇失神了一瞬,待看見頭上戴的帷帽,他又忽然醒悟似的低下了頭。
謝及音的聲音聽上去既憊懶又不耐煩,對楊守緒道:“難道楊司徒家的下人認不得我大魏公主的印信嗎?為何別人進得去這雅集,本宮卻進不得?”
“嘉寧殿下息怒,”楊守緒作了一揖后道,“非下有意疏,只是聽聞殿下近日有微疾,所以不敢攪擾,未曾奉上請柬。”
謝及音笑了笑,說道:“前幾天裴家論罪時楊司徒不也病了嗎?這才幾天時間,又有力舉辦雅集了。楊司徒尚且老當益壯,本宮一個年人,一點小病,哪有拖沓不愈的道理,是不是?”
楊守緒聽出了的嘲弄,笑容一僵。
“何況,”謝及音轉向楊伯崇問道,“聽說會作畫的王六郎和擅舞劍的趙十郎都來了?”
楊伯崇一愣,下意識說了聲“是”。
謝及音攏了攏帷帽的垂紗,說道:“那太好了,見了這些姿容秀逸的郎君們,本宮心曠神怡,什麼病啊痛啊的,還不是說走就走,楊司徒,你覺得呢?”
楊守緒算是看明白了,謝及音今日是來砸場子的。他試圖勸阻謝及音,謝及音卻將太帝搬了出來,“這些世家俊秀日后都是要朝為的,本宮要先替父皇掌掌眼,父皇已經同意了,怎麼,楊司徒不同意嗎?”
楊守緒啞口無言,眼睜睜看著謝及音帶著一眾侍護從往竹林的方向而去,他心中焦灼地在原地轉了兩圈,忽然一拍腦袋,對楊伯崇道:“快,你現在就去虎賁軍校場找崔駙馬,請他來救場!”
謝及音帶人來到舉辦雅集的竹林曲水,幾十步開外就聽見有人在彈《高山流水》,駐足聽了一會兒,直到一曲終了,眾人如夢初醒幡然贊嘆時,才緩緩走上前。
“高山巍巍,流水浩浩,從來都是只付與知音聽,不知在場哪位是郎君的知音呢?”
眾人的目齊齊向謝及音,幾句竊竊私語后便都知曉了的份。剛才彈琴的衛三郎起離席,朝謝及音從容一揖,“今日雅集勝友如云,高朋滿座,皆為知音。”
謝及音隔著帷帽打量他,“你是誰家的公子?”
年輕男子答道:“夷陵衛氏,行三。”
“衛三郎……”謝及音笑了,“你適才說高朋滿座皆為知音,可是將本宮也算在其中?”
衛三郎笑了,周圍的世家子弟們也笑了,衛三郎轉要將琴收攏起來。
他聽前院傳信說殿下已到,以為來的是佑寧公主,這才擺開架勢開始琴,未料來的是嘉寧公主。
謝及姒還沒來,依照的子,想必還要再耽擱半個時辰。謝及音自顧自挑了個高位臨水的好位置坐下,席前流水繞秋,左右皆是世家才俊。這本是給謝及姒留下的位子。
謝及音對衛三郎說道:“如今本宮也位列高朋之座,算是你衛三郎的知音,三郎,且莫著急收琴呀,再彈一曲又何妨?”
聲音里三分輕佻,衛三郎面紅,按在琴上的手微微打。
他聽過有關這位殿下的傳言,說母親懷時夜游撞見惡鬼,被附上了不干凈的東西,所以嘉寧公主一出生就貌妖異,滿頭白發,形如惡兆。出生后克死了母親,服侍的下人也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不僅如此,衛三郎還聽說古怪,嗜、喜氣,每月朔、兩日都要活剖男子飲其心頭。
衛家高風亮節,不屑于與這種詭之人為伍。
于是衛三郎答道:“彈琴需要心境,如今心境已破,恕我不能再彈。”
“什麼心境意境的,還不都是人造出來的。”謝及音四下張了一番,問道:“聽說擅舞劍的趙家十郎也來了,出來讓本宮瞧瞧。”
被點名的趙十郎不不愿地起離席,行至謝及音正前方躬一拜,“趙弗芝參見嘉寧殿下。”
謝及音朝他一揚下說道:“聽說你劍舞造詣極高,衛三郎彈琴,你來舞劍,讓本宮好好欣賞一番。”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打贏了一場離婚官司的金牌律師沈婉,在去巴厘島的飛機上穿越了, 穿越在了一個與她同名同姓的,因為丈夫娶平妻,想不開跳水自殺的將軍夫人身上。 她原本只想好好養好身體,謀劃謀劃,和這大豬蹄子和離了,自己過逍遙日子去。 可這白蓮花小老婆卻非要來招惹她,原主的一對兒白眼狼兒女也給她找麻煩。 無法,她只得用事實告訴她們,姐姐不是你想惹,想惹就能惹的……
傅羨好出生名門望族,十一歲那年被作爲人質送到皇后身邊,成了皇后的貼身女官。 自那以後,她的一言一行受衆人矚目,腳下的每一步如履薄冰,一朝行差踏錯受累的不僅僅是她,而是整個傅家。 按傅家和皇后的約定,十八歲一到,她就可以出宮。 傅羨好日復一日地數着日子,十八歲那年,她告別了臥病在榻的皇后,收拾行囊離開這座困住她多年的牢籠。 才踏出皇后宮門,就遇見迎面而來的太子殿下,蕭瑾承。 朝臣口中光風霽月的他指節微擡,命人卸下她的行囊,將她帶去了東宮,拘在偏殿之中。 他捏着傅羨好下頜的指腹慢條斯理地摩挲着,眼眸中閃過淺薄的笑意,說出口的話卻讓她渾身一顫,頃刻之間便墜入萬丈深淵。 “孤準你走了嗎?” - 傅羨好深夜敲開宮門的那日起, 蕭瑾承就不打算放她離開。 - 踏上蕭瑾承這條船伊始, 傅羨好就沒想過自己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