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孃家的侄兒潘賽要來國子監讀書了。
隨行的還有侯夫人孃家的侄。
人來了,住哪裡?
侯夫人快要瘋了。
常珂告訴王晞這件事的時候,正坐在王晞院子裡剛剛出芽的葡萄架下啃桃子。
“這次二姐姐說不定真的得給潘家小姐讓地方了!”說這話的時候兩眼冒著,一副看戲的樣子。
王晞覺得非常好玩。
平時看就是個低頭含,沉默寡言,顯得有些木訥靦腆的小姑娘,可現在一到了晴雪園,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僅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七六慾都擺在臉上,表十分富,還很活潑好,喜歡笑喜歡吃,像個小孩子似的。
王晞拿了條溼帕子給常珂手,不以爲意地道:“你這話也太誇張了!不過是不好安排住的地方,也不至於說‘快瘋’了吧!”
常珂接過帕子,笑瞇瞇地道了謝,一面著手,一面道:“這你就不知道了。潘家要不是潘大人,早不知道落魄什麼樣子了。大伯母向來以這個兄長爲榮,對潘氏兄妹那真是疼有加,每次說起他們兩個,大伯母都與有榮焉的,彷彿潘家兄妹纔是的子似的。何況潘賽是年秀才,潘家家業全指著他了,說是大伯母的心頭也不過份。潘家其他人來了大伯母可能會打個馬虎眼,潘賽來了,別說是二姐姐,只怕是四堂兄和五堂兄也要給他讓地方了。”
說到這裡,想到了自己,不由苦了臉,道:“祖母不會讓二姐姐也住進玉春堂吧?說實在的,玉春堂真的有點小,之前祖母還準備讓我住在的碧紗櫥的,結果發現我大了,有些事實在是不方便,只好幫我整理了一間廂房出來,就這樣,祖母邊的兩個大丫鬟還在了一起。二姐姐邊服侍的人比我多很多,要是也搬了進去,我看,祖母那裡的小丫鬟得五、六個在一間屋裡了。”
王晞已經品嚐過這滋味了,不免有些同地道:“那也是沒辦法。誰讓永城侯府在小時雍坊呢?要是在其它地方,說不定早就擴建了。”
左右鄰居一個個都比永城侯府顯赫,就算是永城侯府想買宅子擴建府第,也得有地方纔行。
常珂嘆氣,道:“還是長公主府和鎮國公府厲害。長公主府的後花園不夠了,乾脆就佔了二條衚衕的半邊街,鎮國公府的地方不夠了,就佔了隔壁蒜苗衚衕的半邊。說來說去,還是我們府裡沒別人家厲害。”
王晞好奇道:“潘家知道永城侯府地方小嗎?”
“知道啊!”常珂點頭,又從果盤裡叉了塊梨子,“祖父去世的時候潘家派了人來弔唁。當時潘家來的人就說了,我幾個堂兄都長大了,得考慮家立業的事了。言下之意,是讓大伯父把我們家也分出去。可我爹不願意去鄉下做田舍翁,就裝沒聽懂的。我大伯父和大伯母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也沒說,我們家就留在了府裡。”說罷,長長地嘆了口氣,傷心道,“我覺得我在玉春堂也住不長了,得早做打算才行。也不知道這次我再撒哭鬧還有沒有效。”然後狠狠地“啊嗚”一口,把梨吃進了裡。
王晞見喜歡,又塞了個梨給:“你嚐嚐,這梨味道不錯。等會兒我給你帶幾個回去。”
常珂很不好意思,連聲推辭,道:“我現在住在玉春堂,還是不要了。”
王晞立刻明白過來。
在長輩的眼皮子底下過日子,有什麼好吃好喝好玩的,按理都得先孝敬長輩。偏偏這梨是王晞送的,拿多了,對不住王晞,拿了,還不夠孝敬太夫人的。不如不要。
“沒關係!”王晞笑道,“我本也應該孝敬太夫人的,只是這梨剛到,我先招待了你。你等會兒回去的時候,幫我帶些給太夫人也是一樣。”
常珂還是很不好意思,緒都低落了幾分,雖說回玉春堂的時候不僅拿了梨還拿了桃,但連著好幾天都沒再來王晞這裡。
王晞開始沒在意,以爲常珂是有其它事忙,去給太夫人問安的時候才發現剛剛有點親近的常珂開始躲著,這才覺到異樣,加上舞劍的人一直沒有出現,去打聽消息的大掌櫃也沒有來回話,沒事做,不免對常珂的態度有些好奇,找了個機會問:“你這是怎麼了?這段時間很忙嗎?”
常珂低著頭,不敢看的樣子,聲如蚊蚋:“等我繡好這兩方帕子,再去找你玩。”
王晞多聰明的人,腦子轉了幾轉,立馬明白爲何不去那裡玩了。
有些心疼常珂。
常珂在家裡這麼不待見,月例肯定也不多。得了的梨和桃沒什麼做回禮的,只能在自己能力範圍繡兩方帕子送,纔好意思繼續找玩。
王晞邊多的是想從上討點好的人。
人往高走,水往低流。
有這樣想法的人並不討厭,有時候還會給那些人開些方便之門。
因爲能討喜歡也是種本事。
讓討厭的,是那種得了好還不懂得恩,覺得傻的人。
實際上並沒有給常珂什麼好,常珂卻把這點微不足道的事放在心上,王晞覺得是個可結之人。
笑著悄聲對常珂道:“那我下次不讓你帶東西了,就在我那裡吃了再回來。”
這就有點離經叛道了。
常珂睜大了圓圓的眼睛。
王晞就朝著笑了笑,並悄聲道:“我們王家也不是什麼小戶小門。”
知道的不便之。
常珂抿了笑,不住地點頭,最後還是道:“我已經繡好了一方帕子,很快就能繡好另一方,到時候一併帶給你。”
上次送的繡品就很緻,說不定這是常珂的長項。
王晞笑盈盈地應“好”,還誇了上次送的東西,問能不能閒著的時候幫著繡個荷包:“像你上次繡的那個蘭花就很漂亮。”
常珂很意外的樣子:“啊!你真的喜歡啊!我看你穿著打扮,繡品都極好,還怕你會嫌棄。”
“不會,不會。”王晞笑道,“我自己不擅長做這些,就特別佩服那些做得好的人。我看你的東西就繡得很好。”
常珂就覺得王晞這個人特別好。
道:“我也就這點能拿得出手了。”
不像常凝,琵琶彈得好,常妍花鳥畫得好。
“你放心,我繡東西很快的。”常珂道,“很快就能把荷包繡好了。”
王晞又不是真的要給自己繡荷包,忙道:“你也不用那麼急。我先畫個花樣子。要不,我們商量著繡個怎樣的荷包吧?”
“好啊,好啊!”常珂歡喜地應了,還順口道,“祖母心不好,我也不想總在老人家面前晃悠,讓老人家煩心。可除了這裡,我也沒有別的什麼地方可以去。能去你那裡串門可真好。”
王晞汗,沒想到常珂的境已是如此的艱難。
尋思著什麼時候搬家。
沒想到第二天常珂就帶著繡花的繃子和頂針來和商量繡什麼式樣的荷包。
王晞才知道,侯夫人不僅把常四爺安置在了常五爺的院子裡暫住,還想讓常凝也去陪太夫人。
太夫人非常不高興,想讓常凝和常妍一。
“可潘小姐這次是來和工部侍郎劉大人家相親的,”常珂告訴王晞,“潘小姐這次過來肯定得有個長輩陪著,太夫人也不好怠慢了潘小姐。所以這次二姐姐就算是再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可這樣一來,三姐姐了牽連,肯定也不會高興。這件事,我總覺得還沒完,還會有事發生。”
王晞卻好奇潘小姐相親的事。道:“你怎麼知道的?”
派了青綢去打聽消息,卻什麼也沒有打聽到。
常珂嘿嘿地笑,帶著小小的狡黠:“大伯母一早來和祖母說話的時候,我就坐在旁邊繡帕子。”
難怪消息機靈。
估計平時太夫人也好,侯夫人也好,都沒有把放在眼裡。
王晞在心裡唏噓。
常珂卻繼續道:“這件事還沒有定下來,只是劉家有這個意思,潘家也想攀上這門親事,但劉老夫人還是在潘小姐六、七歲的時候見過,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潘小姐怎樣了?劉公子一肩挑兩房,劉家肯定不願意就這麼輕易把婚事定下來。潘家是讀書人家,心裡再想,也不好表現得那麼明顯,就藉口潘爺要來京城讀國子監,實際上是送了潘小姐到京城來給劉家相看。”
也就是說,這門親事八字還沒有一撇!
王晞看了青綢一眼,示意青綢,看看人家常珂這本事。
青綢滿臉通紅。
王晞道:“如果是這樣,的確得有個長輩陪著纔是。難怪潘氏兄妹一定得住到永城侯府來!”
至於常凝會怎麼做,常妍會有什麼反應,沒有話語權,總之來來去去也就是那幾招。
王晞更關心隔壁舞劍的人怎麼沒有了靜。
想了想,直接問常珂:“你可見過陳家二公子?”
“見過啊!”常珂道,“小時候我們經常見。我三堂兄要去找陳家兩兄弟玩,就喜歡帶著我們。因爲他帶著我們,陳家兩兄弟就不會只顧自己玩了,會拿了糖或者是點心先哄著我們坐到一旁,三堂兄就會趁機和他們說話,他就是這樣和陳家兩兄弟悉起來的。”
王晞目瞪口呆。
是見過有人這樣和大哥搭訕,沒想到常三爺在陳氏兄弟面前也是用的這一招。
章節報錯
前世,她信奸人、嫁渣男,害的家破人亡,最後落得上吊自儘的下場。帶著空間重生後,她左手撕逼打臉虐極品,右手種田經商掙大錢!穿最好的綢羅、住最敞亮的瓦房,吃最美的佳肴、睡最帥的相公。衰神變錦鯉,農女變福妻。……京城傳聞,赫赫有名的海將軍娶了一個小地方的農門女,於是大家都在等他休妻重娶。可等著等著,狗糧倒是吃了不少。某將軍一臉傲嬌,“我家娘子超旺夫,命都給她!”
【重生 虐渣 甜寵 男女雙潔】 前世的蘇璃眼瞎心盲,扶持夫君登上高位,等他功成名就,卻兔死狗烹。 害得外祖父一家和一生清明的尚書老爹背著汙名身首異處。 自己也落得個一屍兩命、死不瞑目。 老天有眼、一朝重生。 這一世,護親人、踩渣男賤女。 當疤痕褪去,容貌傾城。 一手醫術更是出神入化、驚豔世人。 …… 在外一副端方雅正的某王爺死皮賴臉的纏著懷中美人:“本王渾身都難受,需要璃兒好好檢查檢查。”
楚婈喜歡傅珩,是她一個人的小秘密。 她是洬江府尹之女,他是權勢滔天的攝政王。 她嫁不了他,所以,這是她的秘密。 有一天,楚婈救了一個男人,長得很像攝政王。 她波瀾不驚的心,動了。 嫁不了攝政王,嫁一個長得與他差不多的人,也是極好的。 是以,在男人醒來後問她需要什麼回報時,她說:“以身相許。” 男人盯著楚婈看了許久後,點頭同意
聖旨賜婚虞幼蓮與江有朝時,京中所有人都覺得婚事雙方不搭。 一個是令國公府、簪纓世家千嬌萬寵長大的嬌嬌女,生得一副柔膚雪肌、眉眼如畫,叫人看了就想捧着哄着。 一個是寒門武舉出身,仗着軍功一躍成爲人上人的粗野將軍,曾一槍挑落敵軍數十,進京那日更是當街嚇哭兩歲稚兒。 江有朝本人也這樣認爲。 所以當令國公府遞來一張長長的嫁妝單子,上面列滿了各種珍奇寶物、時興首飾、綾羅綢緞的時候。 他也未置一辭。 只想着湊合將婚姻過下去,雙方相安無事便好。 直到春獵那日,那個紅脣雪膚,小臉如羊脂玉般瑩潤的嬌小姐,不小心撞進了他的懷裏。 江有朝大手一揮,將人穩穩接住。 對方盈盈拜謝,露出柔嫩細膩、不堪一握的脖頸,嬌矜又勾人。 江有朝狼狽鬆手。 ——在無人看到的角度裏,耳垂突然變得通紅。 * 京城衆人驚訝發現。 向來寡言冷語的江統領,婚後竟將自己明豔姝麗的妻子捧在了手心裏。 新婚第二日,他親自去金鑾殿前求了數箱羅綢錦緞,只爲小姑娘隨口說的一句牀榻太硌了; 生辰時放了滿城的孔明燈,只爲討她展顏一笑; 就連小姑娘鬧脾氣,也是他好聲好氣地哄着求着,生怕她受一丁點委屈。 衆人這才反應過來:那個令國公府千嬌萬寵長大的小姑娘,婚後居然比婚前還舒心自在。